第二十五章:這是要完(1 / 2)

“病了?”王縣令皺眉,若有所思,他突然道:“黃老弟,有句話本縣不知當不當。本縣問你,春秋的那首詩如何?”

那首詩是出自葉春秋之手,這一別人不明白,可是王縣令和黃荊心知肚明,黃荊道:“好詩,就算是學生搜腸掛肚,隻怕也未必能作得出,可是卻出自一個少年郎之手,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了。”

王縣令苦笑:“你作不出,本縣隻怕急切之間也做不出,文章本成,妙手偶得之,你的不錯,一個孩子有如此妙手,真是難得啊。”他眼睛一閃:“隻是問題卻不在於此,問題在另一篇文章上。”

“文章,什麼文章……”黃荊一頭霧水。

王縣令便命一個文吏去取了一篇文章來,道:“黃老弟不妨看看。”

黃荊一看,是一篇八股文,題目乃是今年縣試的‘學而’,他聚精會神看下去,頓時大驚失色。

這篇文章的破題,承題,堪稱典範啊,而且對仗之工整,讓人歎為觀止,單憑這篇文章,便是會試,隻怕也能入榜了,他再往下看,署名的人居然是奉化縣考生葉春秋,黃荊驚訝的道:“難怪他能中縣案首,有此文章,什麼功名得不到?”

這絕不是誇張,葉春秋的文章,摘抄的可是幾十年後狀元公的八股,得不到功名才怪了。

王縣令不禁苦笑,道:“本來……老夫見了這篇文章也是歎為觀止,不過很快也就不在意了。為何?無非就是做文章的人是個少年,按理是做不出這樣文章的,當時本縣覺得可能是他家中必定有什麼高人,恰好寫過這麼一篇八股文,春秋呢又恰好熟讀過,於是在縣試之中用來做題,這種事在童生試上稀鬆平常,童試的考題並不刁鑽,隻要運氣好,撞到了也沒什麼稀奇。所以本縣不以為意,可是昨日葉春秋急中生智作的那首詩……”

黃荊驚駭的道:“大人的意思是,既然葉春秋能作詩,那麼如此老辣的文章,也極有可能是葉春秋所作?一個少年人,怎麼可能……真若如此,是神童也不為過了。”

王縣令抱著茶盞,若有所思,徐徐道:“是啊,本來以為即便後生可畏,也不至於作出這樣的文章來,可是現在看來,此子的資真是恒古未見,黃老弟……”王縣令又呷口茶,然後意味深長的看了黃荊一眼:“年紀,若是真有這樣不凡,奉化縣怕是又要有人攀上鳳凰枝咯,現如今哪,他的大父卻是病了是……”

黃荊的心思也不禁開動起來,他知道王縣令這是暗示和提醒自己什麼,他眼眸半闔,帶著萬千的思緒:“是啊,大人教誨的是,鯉魚躍龍門的事,誰的準……不出意外………他的大父病了…大人提醒的是,學生感激不盡。”

王縣令嗬嗬笑起來,低頭去吹著茶沫,眼睛落在浮起的茶屑上:“哪裏,哪裏,黃老弟太客氣了。”

有一種心思在二人心中各自蕩漾,心照不宣的默契自此建立了起來。

……………………………………………………………………………………………………

葉家人已經一宿未睡了。

葉老太公的病又加重了一些,請來的大夫的是憂心成疾,偏偏這個時候,整個葉家三個老爺都不在,幾個近親叔伯們倒是來看過,隻是苦笑搖頭,解鈴還需係鈴人,葉老太公病成這樣,不就是因為黃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