嘖嘖……鹿鳴先生廣收門徒,大家是知道的,這位老先生也算是杭州赫赫有名的名士之一,能拜入他的門牆,其實也並不太容易,多少人擠破頭呢?
一個的寧波二等增廣生,連鄉試的資格都未必有的人,憑什麼就成了鹿鳴先生的弟子,還不是因為那篇文章被鹿鳴先生看重?
如此一想,大家雖然罵葉春秋歡快得很,一些人就已經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讀書人是如何心口不一了,那詩社的社長陳蓉已經和杭州的舉人劉文明談妥了,劉文明成為了詩社的杭州督導,如今已經開始帶著一群夥伴廣收門徒,不少人都是呼朋喚友,紛紛要加入詩社。
隻是這加入詩社卻是有條件的,即加入了詩社,需要交納太白集的期刊錢,也就是,太白集每月出版一版,你們要進來,每月得花錢訂購太白集。
加入的社員越多,保底的印刷量就越大,而印刷量越大,就意味著太白集傳閱的人更多,影響力越大;影響力越大,社員自然也就更多,這是一種循環,將太白集與社員捆綁在一起。
這對於許多生員來倒不算什麼,就算不加入,不準太白集也要買的。
也有一些生員,其實並沒想入夥的心思,自己也不想靠著寫文章成名,不過讀書人嘛,總是喜歡與同鄉和同窗、同年的名義湊在一起,形成一個又一個的圈子,在這個圈子裏,大家都在談論學社和太白集裏的文章,有拿出來這一刊某某文章來誇讚的,也有跑來叫罵的,不一而足,可是你若是不進去,連朋友都沒法做了,沒法兒溝通啊,人家的東西,你又不懂,於是乎,又有許多人被各種人情和其他緣故綁架了進去。
不過是每月三百文而已,其實對於生員來並不算貴,雖然窮書生也有,可是絕大多數能讀書的人,家境還算殷實,這點錢也拿得出。
更不必廣大的童生了,若舉人、生員們進去,自然有他們的企圖心,可是那些個童生們拚了命往裏頭鑽,這就涉嫌到了裝逼的成分,你看,我和解元公在同一個詩社呢,裏頭幾十個舉人,連秀才都有幾百上千個,我和他們現在也可以做朋友了。
陳蓉********都撲在這上頭,竭力在各府物色一些督導,又拚命吸納成員,同時又和那王方商議著在杭州建一個新的印刷工坊的事宜,早已是忙得腳不沾地了。
(未完待續。)
&l;div lass="adread"&g;&l;srip&g;sh_read();&l;/sri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