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毫不猶豫的點頭,他終於知道葉春秋不是大話,這個子,居然還當真知道印刷業的門道。【【,
葉春秋所揭露的,是書刊一個實質問題,打個比方,若隻是印一本書,可能花費的錢是一百兩零一百個錢,可是假若印一百本這樣的書,花費也不過是一百一十兩而已,因為印刷真正的成本不在於紙張和墨水,而是雕版的活字,這是前期的成本,所以某種意義來,可能印一本書需要一百兩,這是價,可是印一千本書,自然不可能是十萬兩紋銀,卻隻需要兩百本就足夠,如此一來,前者的成本是一本百兩紋銀,後者的花費不過是一本兩百文而已,假若是印刷一萬本呢?那可能成本就可以壓到五十文了。
王方恍然大悟,印刷量才是真正的優勢啊。其實這個道理,他懂,畢竟他做的就是這行買賣,隻是平時沒有往深裏去想而已。
葉春秋笑吟吟的道:“那麼敢問王先生,若是有朝一日,某個刊物,一期可以印五萬呢?”
五萬……
王方為之咋舌,他毫不猶豫道:“若是五萬,勢必可把成本降到二十文,且不校對和活字,單同樣是采購油墨和紙張,一月進貨一百刀紙和一月進貨一萬刀的紙的價格是全然不同的。”
就是這個道理,這叫規模優勢,也就是,規模越大,成本就越低廉。
葉春秋抿嘴笑了:“這就是問題的所在啊,假若有一,太白社的刊物可以高達數萬,這就意味著,我們的書籍即便是賣三五十文,照樣有利可圖,可是尋常市麵上的書籍,便是賣三百文甚至是五百文都可能折本,王先生,這個才是我們將來的立身之本。”
想通了這一節,王方有了一種明悟,不錯,三五十文一本的書,這意味著什麼?銷量越高,就意味著成本越低,成本越低,賣家自然也就越低,而同樣的書,我賣的價格是你的十分之一,你還有活路嗎?
一冊書幾百蚊,或許許多人會舍不得,可是三五十文,就足以讓絕大多數的人所接受了,同樣是經義文章,我憑什麼就要花費高十倍二十倍的價格來買其他的書,太白集價格如此低廉,就完全可以把其他的書籍徹底的碾壓。
葉春秋眼睛看著茶水裏的茶沫,慢悠悠的道:“一旦價格是別人的十分之一,這就意味著,江浙的書市裏除了太白集,就再沒有其他的書籍,所有的讀書人想要出書,就需要借助太白集這個平台,便是連那些抄錄書的人,隻怕也要絕跡了。”
這是一個極為廣闊的市場,因為書籍的銷量居高不下,這就使得書的價格也隨之高昂,因而許多人打了主意,你出了書,我便買下來,然後請人去抄錄,這種手抄本也可兜售出去,穿了,這就是較為原始的盜版。
價格若是能低廉,就連盜版都沒有存活的空間了,你想盜版印刷?太白集印刷成本比你盜版的作坊價格還要低廉,你盜版了價格也是太白集的幾倍,怎麼賣得出去?至於你想手抄,從前書籍價格高昂的時候,你倒是可以花兩三百文雇人花費幾時間抄錄出一本書來,可是現在書價都三五十文了,你需要花費紙張和油墨,還有如此大的人力成本去抄書,你不覺得你是個逗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