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魏晉之風(第十更)(1 / 2)

內閣裏,今兒當值的隻有三個閣老,除了焦芳昨夜當值,清早就回去謝了,內閣裏主持大局的,便是劉健、謝遷、李東陽三人。〔

今日沒有什麼大朝會,所以還算清閑,批閱了一些奏疏,劉健便開始有些疲乏了,約了李東陽和謝遷二人到耳室裏去喝茶。

書吏們將早已準備好地茶水遞上,北京城現在已經有些冷了,謝遷有老毛病,隻要氣一冷就免不了咳嗽,所以劉健命人端了兩個火盆子放在謝遷的腳下,劉健笑吟吟的呷了口茶,便開始一些閑話,他們三人,都是先帝留下來的老臣,合作了十幾年,早就彼此熟稔了,平時也還相互友愛,因而聚在一起,並不隻是公務,一些道聽途的趣事也會一。

本來李東陽著北京城東市那兒出現的怪事,是一個嬰兒居然牽著牛招搖過市,人人稱奇,倒是謝遷突然道:“那葉春秋近來作了詩,是老夫一個門生自南京修書提及的。”

一聽到葉春秋,劉健和李東陽都沒有話。

謝遷徐徐念道:“築暫高枕,憂時舊有盟……”

念到這裏,劉健和李東陽都沒有露出有興趣的表情,這種詩,很普通嘛,倒是不至於驚世駭俗。

謝遷又念了幾句,依然沒有讓劉健和李東陽提起太大的興趣。

謝遷這時,眼裏掠過了一絲笑意,繼續道:“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最後一句……倒是有點兒慨然的意味了。

不過……

劉健不禁失笑:“哎,現在的讀書人大抵都是如此,總是為了求名,立意一些憂國憂民、不求富貴的詩詞;這種人,老夫是見得多了,無非……就是顯得自己像是個淡泊名利的高士罷了,可惜……而今是大明朝,又不是魏晉朝,可是呢,人人卻想要效仿那魏晉士人的風骨一樣。”

劉健一言出口,李東陽和謝遷都是莞爾。

他們可不是那些動不動就頭昏腦熱的讀書人,畢竟宦海沉浮了這麼多年,什麼樣的人和事不曾見過,那些自詡憂國憂民的詩詞,見得多了,葉春秋這詩配合他的行為確實頗有震撼力,不過比葉春秋更欺世盜名的人更不知見了多少。

劉健一句魏晉之風,便算是為葉春秋的詩定了性。

無非就是要名聲罷了,魏晉之風的人愛清談,也愛自己的羽毛,才會有這麼多所謂的高人雅士。

這葉春秋大抵也是如此,隻是方式不同而已,本質沒什麼區別。

劉健不喜歡這樣言行不一的人,每日的案牘勞碌,早已讓他不勝其擾,他深知為政的艱辛,不是這種誇誇其談的人所能應付,這樣的人,靠著一張嘴巴博得滿堂喝彩可以,可若是當真要做了官,多半就不成了。

謝遷莞爾笑了笑,他對葉春秋的行為也不甚認可,當然,這和自己的那位遠在南京的門生頗有關聯,那鄧門生已經修書來彙報了一些杭州的情況,無非是都司上下的人都已查辦,除此之外,不免要提及葉春秋了。反正……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不出什麼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