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不近人情(第六更)(1 / 2)

在紫禁城的內閣裏,謝遷這幾日總是一副心神不寧的樣子,這讓內閣中的人多少有一些警惕。[ &l;

誰都曉得,內閣之中唯有謝閣老最不近人情,一言不合就非要較真到底,沒法兒溝通。

近來又因為老友病重,岌岌可危,脾氣就更加糟糕了。

有時候連劉健都得謙讓著他。

今兒李東陽沒有當值,劉健一早便將謝遷和焦芳尋了去。

從近來南京方麵送來的消息來看,那位王部堂隻怕是不成了。

既然如此,那麼治喪成了頭等要務。

偏偏又出了葉春秋的事,引來下側目,一個不好,王公死不瞑目啊。

這時代,生和死都是極為重要的事,因為死代表著離別,自古離別多傷情,生離死別,就意味著後人和故舊們,一輩子再不能見到死者的音容笑貌了。

而如今……好端端的一個事兒,卻成了笑話。

想著都教人唏噓啊。

等三個閣臣各自坐定,謝遷一看就是昨夜沒有睡好,眼眶通紅,又不知為好友擔心了多久,他這幾日脾氣尤其火爆,總是得理不饒人,大家都得謙讓著他。

劉健本來不願提這茬事,因為一提,謝遷就不免要怒氣上頭,隻是這治喪的事若是再拖著,就真的不妙了。

因而他瞥了一眼謝遷,慢悠悠的道:“南京那兒,還未有奏報來,也不知是什麼情形,現在翰林院已經頒了製了誥,隻等頒出去,陛下這兒,也要下旨哀思,上一次老夫與禮部商議了一下,諡號就定為文忠……”到這裏,劉健歎口氣,文忠公這個諡號還是差了那麼一點,本來倒是想爭取一下文正公的,不過想混個文正公卻不容易,句實在話,連三朝老臣,輔佐了先帝開創了弘治盛世的劉健多半也沒這個資格。

諡號是很重要的事,而且絕不能馬虎,差一丁點都不成,禮部和翰林院,絕不敢在這種事上頭去‘巴結逢迎’的,畢竟一旦諡號頒布出來,若是獲得諡號的人才德不堪匹配,少不得要引起下人的怒罵,甚至傳諸青史,還可能成為後世之人的笑柄。

古人重名,越是如此,越是對這種事最不敢在這上頭做文章,文忠公已算是極為顯赫的待遇了,而文正二字,卻是北宋司馬光提出,乃曰‘文正乃諡之極美,無以複加’,是文人道德的極致,到了明清時期,對於文正的諡號就更加吝嗇了。

起來曆史上的李東陽倒是和這個文正也有關係,當時他快要死了,當時的大學士楊一清去看他,見李東陽為諡號擔憂,就向他透露,他死後會給文正的諡號,垂死的李東陽突然回光返照,竟然直接在床上給楊一清磕頭,這李東陽是什麼人,現在已是內閣大學士,此後成為輔大學士,力挽狂瀾於即倒,結果因為一個文正公,居然要給作為後輩的楊一清去磕頭。

其實近來也有聲音,要求給王華一個文正公;謝遷就是其中的代表,現在聽確定下來的是文忠公,這文忠公雖也算和王華才德相配,總覺得差了那麼一丁點意思,謝遷此時神色黯然,心裏更加悶悶不樂。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