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鳴先生聽罷,也是認同地點了點頭。
至於八股文章……
此子才思敏捷,亦不好對付。
那麼比什麼呢?
必須得有殺手鐧,直接打趴葉春秋,教這葉春秋翻不起身。
鳴鹿先生的臉上,露出了忌憚之色,或許一開始,他還隻是想揚名,而現在卻是意識到,這一場文鬥,是龍爭虎鬥,萬萬不可有半分的馬虎大意。
自然……自己也不是沒有必勝的把握,既然是自己出題,那麼……
他猛地想到了什麼,臉上露出了穩操勝券的笑容,此子……還是太年輕啊,總以為自己的才思敏捷,卻殊不知,還是嫩了一些,等著瞧吧。
………………
鹿鳴先生與葉春秋的文鬥,早已在南京流傳開來,其實葉春秋在南京都不算特別有名,畢竟這裏是南直隸,而非杭州,可是雖然短短兩日的時間,卻還是引來了無數人的關注。
其中最關鍵的還是南京城的各大書鋪,下一版的太白集,要刊載文鬥的內容,為了賺足足夠的噱頭,因而書鋪早已掛出了牌子,開始廣為宣傳,葉春秋的主要宣傳方向自然是他的浙江解元身份,除此之外,還有他的年紀和從前的詩詞,許多人讀太白集,隻看到了好詩詞,卻未必關注是何人所作,現在倒是有人恍然大悟,原來這個葉解元,就是那個人生若隻如初見啊。
至於鳴鹿先生,乃是三甲進士,潛心研究了數十年的儒家經典,杭州一代名儒,在南京和杭州廣收門徒,有弟子數百,桃李滿下。此人在南京士林,倒算是耳熟能詳,許多人都曾聽過他的大名,曉得他的厲害。
當然,更吸引南京人眼球的,卻非王華莫屬,南京吏部尚書,將親自抵臨仙台,這王華何等人,他既出麵裁決做保,這戲份可就很足了。
因而現在南京各部堂和衙署,乃至於茶肆早就將此事議論開了,又聽那位鹿鳴先生竟在下榻之處糾集了數十個門生,這些門生大多都是生員,也有幾個舉人,氣勢十足,眾人這才曉得,原來這杭州還有這麼一名大儒,鹿鳴先生借此造勢,他的一些門生故吏也借此廣為宣傳他的事跡,竟也令不少人意識到,這位杭州名儒很不簡單。
事情已經沸沸揚揚起來,應府那兒,聽這一日大清早,便有許多人趕去臨仙台,也是怕出了什麼岔子,終究王部堂的大駕要去,而王部堂此去,隻怕南京不少沐休的官員也會去湊這個熱鬧的,於是忙命差役前往維持次序。
(未完待續。)8
&l;/b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