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完,與內閣諸學士交換了個眼色。
接著,劉健又含笑道:“葉春秋,你與陛下年齡相仿,陛下對你頗為信任,往後若是事先得知什麼蛛絲馬跡,盡管來內閣稟告。”
這一次確實是把劉健等人嚇住了,這陛下若隻是躲在宮裏自娛自樂倒也就罷了,可這一次卻是玩出了新高度,竟去了崇文殿胡鬧,而且完全沒有任何的征兆,因而心提防為好。
葉春秋心裏不由想,這是讓自己做密探了,隻是劉健的吩咐,他卻不得不應允下來。
見葉春秋點頭應下,劉健的心情顯得不錯,便笑起來,捋須道:“春秋可知你那鎮國新軍而今聲名遠播了嗎?”
葉春秋倒是對此略知一二的,此前的消息是鎮國新軍被禦馬監打壓,引起了許多人的憤慨,其實士林和民間都有反閹宦的氣氛,但凡是和閹人有關的東西,大家都下意識地認為不好,可是一旦被閹人打壓的,按照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的原則,鎮國新軍的名聲也就漸好起來。
結果鎮國新軍直接玩了一票大的,竟是打垮了勇士營,一時之間,下各處都在拿這件事做文章。
帶兵的人是誰?是葉春秋和王守仁啊,葉春秋是誰?乃是今科的狀元公,他拜在誰的門下,自然是王公的門下,王公是誰?王公也是狀元公啊,而那位王守仁,且不有個狀元的爹,本身也是二甲進士,兩個文曲星帶兵,而軍中的士卒卻又都是讀書人出身,這顯然意味著是讀書人對閹黨的勝利,值得大書特書。
劉健捋須,老神在在的樣子,眼眸裏還是禁不住掠過了一絲欣賞:“我朝自立國以來,已有百二十年矣,下諸衛,有數百之多,卻從未有哪個軍衛得如此大的讚賞,鎮國新軍,算是頭一份了,春秋的功勞實在不,別人都百無一用是書生,這鎮國新軍,未嚐不是給一些讀書人謀了一條新路。”
他一番話罷,眾人亦是紛紛點頭,都露出了嘉勉之色,即便是焦芳,此刻也沒什麼。
內閣可以不在乎子的看法,卻最是在乎士林的清議。
因為一旦你的名聲臭了,下的讀書人必定群起而攻之,這不但關係到了你現在的地位,便是你死之後,最後會獲得什麼名聲,也是士林論斷。
也正因為如此,當清議一麵倒的支持鎮國新軍,內閣的態度自然而然也會改為擁護,這是士大夫****的時代,任何人違背了整個士大夫階層的看法和意見,如何能坐得穩內閣?
葉春秋對此也甚為欣慰,他其實並不太在乎別人的讚賞,可是在這重文抑武的時代,大頭兵被人當做了丘八,軍隊想要保持榮譽感,就必須得到許多人溢美之詞,得到別人的尊重,鎮國新軍異軍突起,將來能否一直保持著高昂的士氣,就必須獲得巨大的名聲。
除此之外,將來鎮國。軍一旦新軍擴招,難道還隻靠豐厚的薪俸來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