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三章:位卑不敢忘憂國(第七更)(1 / 2)

王守仁囁嚅了一下,他覺得葉春秋的話很有道理,就好像你要勸別人,先就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一樣。可問題在於,來容易做來難啊。

葉春秋看著王守仁深深皺著的眉頭,卻沒有再什麼,他又怎麼不知道這裏麵的難度?但是不管怎樣,他都要盡一切的促成此事。

顯然,鎮國新軍的身份問題,對於葉春秋的益處實在太大了,他是這些人的恩師,若是此時葉春秋有近百個弟子,都是生員的身份,這意味著什麼?

假若有朝一日,鎮國新軍再擴編一些人呢?

到了那時,葉春秋這個年輕的恩師,得到的何止是一支軍隊,更是一支未來的社會中堅組成的力量。

想想看,即便是將來這些門生退伍,馬放南山,有了功名,必定是這個世界的頂梁柱,他們自然而然的,會成為社會的棟梁,而葉春秋這個恩師,將來會有多少的徒子徒孫?

孔聖人的儒學能夠昌盛,根本原因就在於他有七十二個弟子,這七十二弟子學有所成之後,各有幾分本事,分散各地去為宣傳孔聖人的學,最後他們的徒子徒孫就如開枝散葉一樣越來越多,孔子方才成為了一個屹立千年的神主牌。

葉春秋當然不想去做什麼聖人,可是他兩世為人,擁有光腦這樣的力量,而今也已顯達跡,自然希望去改變這個世界,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下,這本就是人性,當初葉春秋不過是個庶子,身無功名,所以他需要一次次的通過考試,以此來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如今有了官身,自然希望自己能夠照顧到更多的人。

秀才,便是這個王朝的基礎統治者,一個秀才固然不算什麼大人物,可是一百個、一千個秀才凝聚起來的能量,卻足以影響到整個朝堂的走向。

這件事非做不可,而且趁著這一次對韃靼人壓倒性的勝利,葉春秋必須借此機會趁熱打鐵,否則風頭一過,想要促成也不成了。

葉春秋告別了王守仁,因為傷勢隻是剛好,所以翰林院也體諒他,隻是讓他在國史館中暫時先負責整理一下實錄,這是很清閑的工作,無非就是整理一下檔案而已,他現在和戴大賓也算是淪為了難兄難弟,不過葉春秋這隻是暫時的職務,因為他現在依舊還是掛在待詔房之下,所以從某種意義來,現在他所做的工作,隻是兼職。

如此也好,至少可以清閑一些日子,葉春秋對現在的狀況十分滿意,隻是剛到國史館,便有人到翰林院來,對他道:“劉公請葉修撰到內閣去一趟。”

葉春秋不敢怠慢,忙是入宮去內閣拜見,到了劉健的公房,卻見幾個內閣學士都在,連吏部尚書張彩也來了。

吏部尚書乃是六部之,號稱官,和其他尚書的地位全然不同,隱隱可以和大學士比肩,所以基本上,朝中的重大決策都少不了他。

見了葉春秋來,劉健照例很穩健的樣子,謝遷則依舊板著臉,一副與任何人都不肯親近的怪脾氣,唯有李東陽朝葉春秋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