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是葉春秋眼下最在乎的事,因為水泥的妙用在於能夠平整路麵。
在這個時代,雖然馬車已經出現了上千年,可是在達官貴人乃至於許多的貨物運輸上依舊不夠普及,倒不是因為成本,根本的問題是在於道路,因為道路的凹凸不平,即便是官道,也隻是碎石鋪就,這就導致了馬車的舒適性降到了最低,能坐得起馬車的人,誰願意忍受這車廂無時無刻的劇烈搖晃?若是遇到大的坑窪,足以整個人在車中彈跳而起,撞得滿頭是包不可。
因此本來最便捷的馬車,反而成了被人鄙夷的交通工具,這還不算,又因為想要避免顛簸,馬車往往走不快,結果就是,坐著馬車的人,甚至比坐轎子還要慢一些,也正因為如此,絕大多數的官家人,寧願雇請人力坐轎,倒並非是大家享受所謂的‘特權’,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
用馬車拉送貨物也是如此,若是載貨過多,遇到坑窪的路馬拉起來吃力,結果一旦深陷進泥濘之中,又不知要花費多少氣力拉扯出來,反而不如用人力推車車方便。
正因為道路的問題,導致馬車的運用十分不廣,也使東方的馬車技術遠遠落後於西方,這也是為何葉春秋重視水泥的重要原因。
有了水泥,這種光滑如鏡的道路便可將顛簸降到了最低,大大地提高了馬車的舒適性和道路運輸能力,將來為這片經濟開區的貨物運輸,打下良好的基礎。
有了道路,接下來就該是對馬車的結構進行改良了,原先木質的結構,可以適當地采用滾動軸承來取代,不但要增加車子的度,還要在車廂的載重能力上下功夫。
這些泥水匠心翼翼地拿著鏟刀將倒入路基上的水泥磨平,而這水泥混泥土用的乃是細沙,鏟刀一鏟,頓時便平整的猶如鏡麵一般,許多匠人還未熟練,因而都是提心吊膽的,而葉春秋為了以防萬一,則一直在旁督工,不敢大意。
幾日下來,一段數百米的道路總算是完工了,這隻是先期的試驗路段。
太陽出來之後,整個水泥路早已硬化,葉春秋便命人拉了馬車來,讓馬車在這一段水泥路上來回行走,等一切如常,葉春秋這才鬆了口氣。
眼下葉春秋已經列出了一份長長的工坊清單,除了還在計劃中的鍾表作坊、鋼鐵作坊、馬車車廂作坊、水泥作坊之外,眼下最熱銷的,反而是一間葉春秋專門設立的秘密作坊,作坊很,不過七八個人而已,更像是一個型的實驗室,他們主要製造的是火藥。
對於現在的黑火藥,葉春秋的興趣並不大,因為水晶作坊的生產需求,還有現在水泥作坊、道路和鎮國府的修建,開山采礦成了眼下供應商人最大的難題,而大量的人工跑去開鑿礦石費時費力,難度也是不,因而想要開山鑿石,最好的辦法就是用火藥炸開。
尋常的黑火藥不易保存,而且是朝廷的禁物,穩定性也是極差,更不必威力太,應付尋常的礦山還有用,可是遇到岩石,作用就微乎其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