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二章:休戚與共(第一更)(1 / 2)

正德朝和大明曆代子不同。

其中根本的問題就在於,弘治子隻有朱厚照這麼一個兒子。

張太後可不傻,許多人她見識得多了,子幾乎是生在蜜罐裏的,哪裏能跟那些身經百戰,從出生開始就闖過獨木橋的大明精英相比。

難聽一些,人家賣了你,你不定還開開心心地給人數錢呢。

可問題就在於,是人就有私心,也正因為如此,雖是張太後賢明,卻一直縱容著朱厚照,曆史上的朱厚照蓄養了八虎,還收了一百多個義子,這些人弄得朝野怨聲載道,可是張太後卻不出聲,這是為何?

根本的問題就在於,張太後很清楚,朱厚照的這些義子和身邊的宦官是完全攀附在朱厚照的身上的,榮辱與共,朱厚照一旦駕崩,這些人都沒有好果子吃,都得死無葬身之地,所以這些人雖壞,卻是忠心耿耿,一切都會為皇帝考量。

因此,從某種程度來,在皇帝‘昏聵’的背後,也有張太後自己的盤算。

葉春秋救了夏皇後,救了太子,和朱厚照的關係又是匪淺,從大同回來的路上,朱厚照竟還與他結了兄弟,這本來也是胡鬧之舉,可是張太後卻是有著更深遠的想法。

宗室是不可信的,因為宗室流淌著的是皇家的血液,隨時有取而代之的可能性;外朝的那些人,大致也不可信,他們各有各的盤算;劉瑾這些人,倒算是忠心耿耿的,可問題在於,這些人的逼格太低,沒前途,難聽一些,就是做事不漂亮,會滋生出許多的不滿。

葉春秋自救了太子開始,就已與子和太子的命運聯係在了一起,現在陛下和他認了兄弟,張太後心裏自有計較,他希望朱厚照的身邊有個穩重、聰明、能幹,又與朱厚照休戚與共的人;這個人除了葉春秋,似乎也尋不到別人了。

任何人想要害子,誰能漠視子身邊還有一個與子稱兄道弟的人?

若皇帝和葉春秋結義,即便傳出去,也是輿論嘩然,下人認為皇帝又特麼的胡鬧了,既不會有人當真,大多也隻是痛罵一頓,罵皇帝的,罵他葉春秋也跟著皇帝胡鬧的肯定也會有。

可是太後要收個幹兒子,就全然不同了,誰敢認為這是開玩笑,或者這是胡鬧?

葉春秋心中了然,皇家收義子,絕不隻是胡鬧這樣簡單,朱元璋收了二十多個義子,這是希望義子們為他打下,借用義子來製衡那些開國功臣;而朱厚照在曆史上收了一百多個義子……呃……這人就是個神經病,是吃飽了撐著。

太後顯然為此事考慮了很久,也正因為如此,所以自己的恩師覲見,突然變得忌諱莫深,和葉春秋決口不提此事,正也因為如此,自己的老爹剛剛從萬年縣回來,便立即入宮覲見太後。

甚至葉春秋深信,太後應該聽取了許多人的建議,葉春秋甚至猛地想起,王華在上次見了太後之後,隨即要拜訪故友,多半,連劉、謝、李三個閣臣也大多是知情的,甚至連宗令府那兒,也應曾有過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