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舊在去寧夏路上的葉春秋諸人馬不停蹄,披星戴月,老兵們倒還好,可是新兵就顯得狼狽多了,若非此前有近一個月的煉體術操練,隻怕許多人早已掉隊,好在新兵與老兵混雜一起,相互總能幫襯,等抵達潼關的時候,葉春秋下定暫歇半日,一麵與地方官府討要一些補給。
翰林到了地方,總能受到一些優待的,這便是翰林官的魅力所在,拿著自己的勘合,無論行到哪裏,地方官吏大多都是笑臉相迎的。
潼津縣縣令聽到這個奇怪的侍學來,在確認勘合無誤之後,自然不敢怠慢,將葉春秋迎入廨舍,不由打量這葉春秋,嘖嘖稱奇。
此前在邸報之中,若不是總會有這位侍學大人的隻言片語,多半楊縣令早就將這葉春秋當做冒充侍學的騙子了,這人畢竟年紀太輕,不過十六歲光景,好在前些日子,從邸報中得知有個侍學居然要娶妻,古人十五六歲娶妻是常態,早一些便是十二三歲的也有,以此來推斷,葉侍學十六歲應當不成問題,想到邸報中的一些事跡,楊縣令不禁佩服起這位年輕侍學來了,這可真正是恩榮見於望外啊。
到了廨舍,上了茶,隻粗淺的寒暄幾句,楊縣令就確定了葉春秋的身份,此人絕對是大名鼎鼎的葉侍學,如假包換!於是便又叫了差役來,低聲吩咐道:“想辦法讓地方上的士紳置辦一些酒肉,去給葉侍學的隨從吃,好讓他們養足精神。”
葉春秋在一旁聽了,雖是一臉疲憊,卻忙道:“我的扈從不吃酒的。”
楊縣令便又低聲吩咐了幾句,等那差役一走,便笑道:“葉侍學行至潼關,是要去寧夏?”
葉春秋頜:“這是第一趟至甘陝來,不知近來寧夏那兒有什麼公文?”
楊縣令聽到寧夏便搖頭,他是南方人,而甘陝這兒的民風很彪悍,於是踟躕了一會兒,方才道:“寧夏那兒,現在鬧得很厲害……”
葉春秋還以為安化王已經反了,心裏一沉,臉色微變道:“怎麼,出了什麼事?”
“還不是屯田,還有吏部的京察。”楊縣令幽幽地歎息了一聲,接著道:“京察倒也沒什麼,可是朝廷自從將京察推廣到了地方,便到處委任官員巡視各方,地方上呢,是禦史巡按倒也罷了,可是邊鎮不同啊。一到了邊鎮,則是吏部委派欽差,或是以大理寺的名義,或是以都察院和吏部的名義,監督屯田之事,邊鎮諸衛,本質就是屯田,平時朝廷能給多少餉?不就靠著這點田吃口飯嗎?欽差一到了地方,哪裏會將普通的官兵放在哪裏,於是不免有所苛責,甚至將將士們當做豬狗一般使喚的也是大有人在,因而現在諸衛怨聲載道,就不寧夏,陝西各衛,就這通關衛吧,又能好到哪裏去?”
葉春秋隻是安靜地聽著,卻是沒有插話。
………………
兄弟們,我剛剛在《龍武》體驗了翼海城的戰鬥,乘飛機搭戰艦海戰的感覺真的不錯,有一種做上了提督的感覺!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