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三章:非同一般(第四更)(1 / 2)

集合了許多槍械的構造,葉春秋用筆勾勒出了一些構造。

光腦的最大作用就在於,它能夠避免讓葉春秋走上許多的彎路,後世幾百年的曆史都可以成為葉春秋的前車之鑒。

就以這的後裝槍為例,什麼樣的膛線,什麼樣的設計在現實中會暴露什麼問題,這些統統都是彌足珍貴的資料。

自然,設計雖然容易,照貓畫虎就可以,可是若不考慮到現實的因素,卻也是完全不可能,畢竟鎮國府的工藝水平擺在這裏,固然可以因為槍械的製造,而努力去突破某些工藝的問題,可是有些障礙,想要突破,卻還需要時日。

俗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工藝的提升也是如此。

所以一些過於困難的工藝,隻能想盡辦法去規避,尋出一個替代的方案,至於其他的扳機、彈倉、操作杆、彈簧之類的機械構造,其實還算簡單。

問題的關鍵還在於子彈,想要運用到後世那種高精度的子彈,顯然是不可能了,可是如何克服南北戰爭時期的子彈工藝標準,卻有許多難題,許多人總認為從無到有,製造出一個東西來,便可改變世界。

可事實上,卻完全不是如此,人類曆史上,多的是各種明創造讓人驚歎,隻可惜,絕大多數的所謂明,都消失在了曆史長河之中。

因為從無到有,固然可以有了想法,然後尋上幾個能工巧匠,不吝錢財,重金締造出一個全新的東西。

可是它無論再如何精美,有什麼用處,卻不要忘了,它隻是能工巧匠花費了許多精力創造出來的,它固然可能有用處,可是花費卻是不菲。

這種東西,其實就和皇帝的通冠一樣,看似精美絕倫,而實際上,沒有個屁用。

至少在葉春秋的字典裏,他在這個時代的創造是以實用為主,要生產容易,可是要大規模生產卻難,要請幾個高明匠人去製造容易,可是如何能大規模地讓匠人去分工製造,且產生一套檢驗標準,並且保證它的價格在一個合理可接受的範圍之內,才是至關重要。

若是要造出一顆子彈,需要一的時間,花費一兩銀子,然並卵,這樣的子彈,估計每射出一,葉春秋都會想哭。

因此,葉春秋除了所謂摘抄一些後世好的設計方法,卻還需查閱無數的資料,去研究工藝的流程,以及一些貴重材料的替代方法。甚至還要結合當下的生產水平,去進行修改和簡化某些設計。

這絕對是一件耗時耗力的工作,而幸好,他在中軍都督府,過的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日子,呃……其實他就是想出門,隻怕也不容易,因為在外頭已被人重重圍住了。

所以他索性將一切的煩惱統統拋到九霄雲外去,什麼劉芳,什麼錦衣衛,什麼劉瑾,什麼周王,這些暫時和他無關,他寧心靜氣,腦子裏反複地構思著各種可行地方案。

大規模的製造,就必須得有工具,現在的煉鋼水平,倒是勉強可以接受,尤其是槍管,槍管對於材質的要求極高,火藥在膛內瞬間爆出巨大的威力,若是鋼材不過關,就極容易造成炸膛和槍管變形,這也是為何現下的火銃往往較為厚實的原因,有的火銃銃管足足有手指厚,就這,填裝的還隻是黑火藥而已,若是威力更大的火藥,這種劣質的鋼材根本支持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