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秋直直地看著劉大夏,卻是失望地看不出半點劉大夏的心態,最後道:“劉公,這鄭和下西洋的海圖以及諸國的資料,還有造船的諸多技藝圖本,便是劉公焚毀的吧?”
劉大夏一舉焚毀了海圖和許多造船的資料,還有鄭和下西洋時的所有資料。Ww W COM
這些彌足珍貴的材料,可是花費了無數人力物力而得來的。
而事實上,劉大夏振振有詞地下西洋隻是靡費錢糧,可是永樂年間,下西洋當真是靡費了錢糧嗎?這卻未必,當時的百姓,賦稅並沒有增加,可是府庫中的錢糧卻並沒有減少,不隻是如此,當時的國庫同時還進行了北京城的營造,還開始修撰《永樂大典》,還有對當時北元、安南的用兵。
也就是,在文皇帝一朝,下西洋隻是其中的一件事而已,文皇帝做了許多的大事,每一件事,你都要靡費錢糧,何以到了下西洋,就成了十惡不赦了呢?
這些資料的付之一炬,幾乎等同於後世的子即便想要再下西洋,都已經沒有了前人的經驗,得需重新去開始,這就導致了大明海禁的政策愈的嚴厲起來,因為朝廷沒有足夠的艦船,所以朝廷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民間也不能有,否則民間可以隨意下海,朝廷沒有足夠的海上力量維護沿岸,這會使許多流民甚是變民逃避在海島上,借此規避朝廷的打擊。
因為失去了西洋諸國的資料,朝廷對於西洋諸國已經開始茫然無知,靠的不過是一些以訛傳訛的理解,這就失去了繼續交流的意願,便索性關起門來,其他統統禁絕。
失去了造船的經驗,意味著朝廷欲要重新打造一支下西洋的艦隊,則更加耗時耗力吧,於是麵對這樣的困難,不禁就會想,算了吧,太麻煩了,還是關起門來自娛自樂的好。
葉春秋看著劉大夏,劉大夏已經享有了更大的盛名,他此刻依舊淡淡然地坐在案牘後,一副恬然之色,麵上甚至帶著若有若無的微笑。
葉春秋甚至惡意地想,劉大夏不是尋常的清流官,若他隻是清流官,或許可能是沒腦子,可能目光短淺。
偏偏,劉大夏做過廣東和浙江的布政使,等於是這沿岸兩省的封疆大吏,除此之外,他還從事過軍事方麵的職務,一個帶兵打過仗,任職過地方官的人,怎麼會如此的‘任性胡為’之人呢?這顯然有些不通!
若是鄧健做這樣的事,葉春秋相信,因為鄧健這種人一根筋,認死理,可這人是劉大夏,葉春秋就難以相信了……
此時,葉春秋抿著嘴,依舊直直地盯著劉大夏,而劉大夏聽完葉春秋的話,不但淡定從容,還從容不迫地繼續品著茶,甚至沒有回複隻言片語。
葉春秋也沒有顯出喜怒,而是繼續道;“事實上,你焚毀這些的原因,隻是為了保護某些人,對嗎?劉太保既然做過浙江布政使,那麼勢必知道浙江一直以來都深受倭患之苦,若是當時有造船的資料,大明的備倭衛所能夠能夠造出似下西洋時的艦船,何懼區區的倭寇?想往日,永樂年間時,哪個倭寇敢來造次?你不是害怕下西洋靡費錢糧,不過是因為一旦朝廷再有了下西洋的艦船,從此之後,私商的船再下海,便不能如入無人之境。劉公想必是在浙江任布政使時,就已經和不少本地豪族勾結上了吧,此後劉太保焚毀了海圖,便是為了包庇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