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國裏除了到處都是學館的招牌,其次較多的就是書鋪,各種書都有,除了數理化,以及一些工程的原理,便是太白集。Ww W COM
這裏的人勤於學習,自然買書的人也愈來愈多,於是在鎮國府裏,書鋪也成了利潤較為豐厚的行業。
顯然,書鋪其實這裏其中的一個行業,可是不管是書鋪,還是其他鋪子,都顯現著一個現象,這裏的消費極為旺盛!
也正是消費旺盛,所以各種鋪麵的租金也愈來愈高,無論是賣成衣,吃飯喝茶的,俱都是門庭若市,無數的匠人,大量的薪水,還有無數來往的客商,腰中纏著的金銀,有不少都丟在這裏。
甚至別處不曾有的商品和商鋪,這兒也有,以至於不少北京城的人,不得不坐車到這兒來采買。
繁榮的造就,從某種程度來,就是這樣的輕易,在這裏,人數可能不過十萬,可這十萬的消費能力,可以達到其他地方的百倍之多。
銀子,成了所有人的目標,每一個人都在忙碌,便連來這兒開館的楊秀才,見到這個場景,都不禁瞠目結舌。
不過,楊秀才並不反感,其實來這兒的秀才,大多家境都好不到哪去,他也愛財,君子愛財取之以道就可以了。
漸漸地,楊秀才竟現自己喜歡這兒,對這裏,有一種不清的感受,在這裏,你能想到的,都可以買到,在這裏,隻要你肯一擲千金,便是人上之人,這裏雖然和京師隻是一步之遙,可是沒有人在乎隔壁的京師裏有什麼達官貴人,即便是達官貴人來了這裏,也大多都隻是一個目的——錢。
所以在這裏,任何事都和銀子息息相關,每一個人都在忙碌,他親眼看到許多匠人,下工之後便抱著筆墨到了自己的學館,很用心地聽自己授課。他們甚至比那些考秀才的童生還要用心,一直到了夜深,方才泱泱回去,他們吝嗇於自己的學費,所以非要學到知識不可,有時下了課,還要纏著楊秀才問東問西。
呼……楊秀才的心裏反而有了疑惑,他弄不明白,為何這兒的人會如此的好學,隻為了進工坊嗎,這也太沒出息了。
每清早的時候,楊秀才總愛在茶館裏吃茶,反正上午是沒有課的,在茶館裏躲個清閑,因為喝茶的多,消費力旺盛,所以單純的喝茶,已經不再是賣點了,茶館總是想盡辦法讓你掏出銀子來,比如請人來書,比如請人來唱曲。
楊秀才顯然就不愛湊這個熱鬧,他喜歡這裏的三樓,三樓是雅座,雖然依舊是敞開式的,卻是異常幽靜,隻是偶爾聽到一樓那兒書人到精彩處,所爆出來的喝彩聲。
今兒,雅座也已坐了不少人了,畢竟這兒客商太多,也有一些做買賣的都肯來,他們雖非大富大貴,卻絕不吝嗇這幾十文的消費。
楊秀才來得有點遲,卻是現臨窗的位置上,孤零零地坐著一個人,是個少年,一襲儒衫,生得眉清目秀,舉止得體,他抿著嘴,卻帶著幾分與年齡不符的穩重,連他喝茶的樣子,似乎都帶著幾分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