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章:決一死戰(1 / 2)

到了正德朝,對於大誥,其實早沒人將這當一回事了。 Ww W COM

可是偏偏,許多事,你又繞不過,因為它是祖宗之法。

鄧健是都察院的禦史,禦史必須熟讀大誥,雖然這部大誥對現在的官員來遠在邊,可是現在猛地想起,鄧健的臉色卻是刹那間煞白一片。

鄧健實在太清楚大誥了,便也頓時明白了曹公公為何特意提到了大誥。

太祖在大誥中的這一段遺訓十分明白,各地的蠻夷,絕大多數要嘛是隔著崇山峻嶺,要嘛就是被汪洋大海所隔絕,不過是蝸居在偏遠在地罷了,蠻荒之地,你得了他的土地,也未必能彌補你的供給;你統治了他的人民,也往往愛添亂,如果他們來擾大明的邊關,他們自然會咎由自取,他們不過是一群螻蟻,並不是大明真正的心腹大患,朕害怕後世的子孫,在大明富強之後,好大喜功,無緣無故地興兵討伐這些蠻夷,以至勞民傷財,因此要切記不可如此;但是胡戎和西北的異族,也就是北元的殘餘或者是大漠上的胡人,卻和中國數千年來相互攻伐,乃是大明心腹大患,所以後世子孫理應選可用之兵,隨時備戰,以防萬一,後世的子孫,定要牢記這基礎的國策……

不得不,太祖高皇帝的戰略目光還是十分高遠的,其餘的蠻夷,都不可能動搖大明的統治,唯一的危害,隻能出自北方,所以大明一切用兵,都必須以北方為主,其餘蠻夷,即便偶爾來騷擾或者來挑釁,都不必去理會。

錢謙聽了鄧健所念出來的大誥,顯然還是有些難以理解,不由納悶地道:“這……怎麼可能憑著這一字半句,就……”

“這不一樣。”一直沉默的葉春秋,終於沉聲道:“隻是一封大誥,的確不足以害人,可如果因此激了民變,朝廷就不得不麵對了,大誥這東西,你可以當他存在,也可以當他不存在,一般情況,朝廷都會對大誥忽略,可是現在有人煽動民變,顯然就是要將這件事推到了無人可以忽略的地方,引起下人的關注,而這時候,朝廷就陷入了非要處置,以安眾心的困局。”

葉春秋抿抿嘴,神情倒還算鎮定,徐徐道:“也即是,一件事,下人不關注,所以你可以無視大誥,也沒人把大誥拿出來懲治你,可是當引起了民變,再被有心之人祭出了大誥,在眾目睽睽之下,若是朝廷就不得不去處理,那麼問題可就難堪了,難道要讓朝廷告訴下所有人,太祖高皇帝的祖訓不過是笑話?後世子孫,根本不必尊崇嗎?陛下乃是太祖高皇帝的子孫,這大統也是從高皇帝手上傳來的,陛下若是忽視大誥,即是不忠不孝,那麼他的法統又何在呢?”

“所以……”葉春秋深吸了一口氣,才又道:“這些人的心思倒不是一般的惡毒,我還是瞧了他們的狠勁啊,本以為襲了倭國,便是那些人的末路了,沒想到,他們還能想到這麼一著,還想要反戈一擊。他們故意煽動民變,將這件事鬧將起來,那麼接下來,就該勾結他們的餘黨,開始攻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