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葉春秋若隻是拋出這個來,在所有人眼裏,這隻是一見可笑的事,劉公和方唐鏡私通倭寇,這不是笑話是什麼?
可是方唐鏡被葉春秋步步緊逼,已是慌亂,葉春秋突然將這句話拋出,眾人看著方唐鏡一副冷汗淋漓,臉色蒼白的樣子,便不禁生出了一些疑竇,他們自然是相信劉公的品德的,可是方唐鏡呢?莫非……
其實從一開始,方唐鏡就陷入了圈套,葉春秋先是知書達理,任他口出惡言,使所有人對葉春秋抱有了一絲同情,看到這一幕,原本還鬧哄哄的讀書人,反而冷靜一些,不會被方唐鏡輕易的煽動著做過激的舉動;此後葉春秋先從自己的功績入手,借子之口,明自己絕非是一個無恥人,接著,他振振有詞的痛斥劉瑾,則是表明自己與讀書人站在同樣的立場,而現在,接二連三的質問,徹底打亂了方唐鏡的陣腳,當真相拋出,方唐鏡下意識的矢口否認,卻再沒有先前的底細了。
葉春秋突然冷笑,他盯著方唐鏡,一字一句地道:“你可知道,這是抄家滅族之罪?若你當真勾結了倭寇,不但你要死,而且還要殺你的父母,殺你的妻兒,你滿門的至親,統統都要千刀萬剮,方兄,舉頭三尺有神明,你想好了嗎?”
方唐鏡在葉春秋的逼視下,不由自主地後退了一步。
他可能未必是因葉春秋的話而受到驚嚇,他真正害怕的卻是葉春秋的眼睛,眼睛的主人是殺過人的,也正因為如此,他分明看到葉春秋眼裏閃著殺戮,那眼睛直勾勾地盯著自己,雖是臉上似笑非笑,可是方唐鏡就是莫名的感覺到了刺骨的寒意,他甚至毫不懷疑這個頭戴綸巾和儒服的少年隻是危言聳聽,這是一種很奇怪的感覺,他不自覺地後退,後退了幾步,身後卻是玉階,於是他猛地腳底一滑,一下子打了個趔趄。
眾人見他如此驚慌,反而更加疑竇起來,無數質疑的聲音開始竊竊私語:“這是怎麼回事,方兄為何如此恐懼?”
“莫非是因為受了這鎮國公的威脅?”
“又或者,他當真……”
人心亂了。
人心一亂,怎麼還可能同仇敵愾?大家從方唐鏡的慌張之中,似乎看出了一點端倪,當大家開始懷疑的時候,哪裏還能一門心思在此鬧事?
顯然,葉春秋想要的效果已經達到了,唇邊飛快地閃過一抹不易讓人察覺的得逞笑意,將視線從方唐鏡的身上收了回來,從容地旋過了身,朝所有人團團作揖,朗聲道:“是非曲直、自有公論,我若有罪,自然是網恢恢疏而不漏,可若是方唐鏡與某些人罪無可恕,也別想逃脫法網,下了詔獄的生員,我會設法營救,為此而死的讀書人,我會盡力去撫恤,葉某今日,言盡於此,告辭。”
他罷,再沒有絲毫的遲疑,也不理會那無數的低聲議論,踩著泥濘,抬腿要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