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葉春秋楞了一下,驚訝地道:“從前怎麼沒聽到一點風聲?”
葉老太公的手裏正拿著一封書信,葉春秋很快就被這封書信所吸引。 WwWCOM
自葉春秋從寧夏回到京師後,自身也是生了許多的事情,也是忙得腳不沾地,老爹則是留在了那裏,接替了那些劉瑾所指派的貪官汙吏,整治叛亂後的寧夏,可他在寧夏到底做得如何,葉春秋其實也是兩眼一抹黑,隻一些書信中能多少透出一些隻言片語。
這實在不是葉春秋完全不在乎這個老爹,隻是覺得,父子二人各自登山,各自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若是自己對老爹在寧夏的事指手畫腳,反而容易傷了老爹的自尊心。
葉景是以大理寺少卿之名治理寧夏的,這其實相當於巡撫的職責,而事實上,葉景就是巡撫。
隨著各布政使司的事務越來越龐雜,雖然起到了相互製衡的效果,卻也造成了許多問題,譬如各司之間各自居功諉過,譬如職責不清,於是在某些特殊的地方,朝廷索性派出欽差來製衡三司,巡撫的級別其實都很低,大抵和都察院的巡按差不多,卻因為被朝廷授予了全權,能夠在地方上上馬管兵,下馬管民,而又顯得金貴。
寧夏剛剛生動亂,在平定之後,本來以葉景的官職,是絕無可能留在寧夏的,卻因為他平定寧夏有功,再加上朝廷再難找到一個合適的人選,最後索性默認了葉景以大理寺少卿的名義負責寧夏的善後事宜。
寧夏之地,本就是河西走廊的重鎮,因為屯駐了大量的邊軍,按理來,這是一個肥缺,比如那個周東度,也就是葉景的前任,就曾在那兒撈了不少的銀子,可問題在於,在生動亂之後,大家都知道,這銀子很燙手,這群丘八都是不要命的,一個不好,人家就反了。
所以那兒反而成了燙手山芋,偏偏卻是那個性情穩重,脾氣溫和,且人品還過得去的葉景,反而將這寧夏之地治理得還算不錯。
這自然是因為剛剛生叛亂,許多罪官還指著葉家父子在皇帝麵前美言,以免被秋後算賬,所以對葉景唯唯諾諾,不敢輕易得罪有關。
當然,也和葉景一改前任的殘暴,反而實施了許多溫和的仁政有莫大的關係。
所以葉春秋雖然對寧夏的事不甚了解,卻是知道朝廷對於這位大理寺少卿,讚譽還是不少的。
麵對寧夏那種兵荒馬亂的地方,麵對那群一個個不要命的死丘八,這位葉大人居然也能治理得井井有條,而且已經開始恢複了生產,甚至在最近兩年,也沒有再出現任何的亂子,雖然沒有過什麼萬民傘或者教化有功之類的政績,可是大家都很清楚,對於那個鬼地方,從某種意義來,隻要不亂套,就已是大的政績了。
自然,朝廷對於這麼一個封疆大吏,也開始漸漸地器重起來,就連朱厚照偶爾也會想起這個安撫邊鎮有功的葉少卿,免不了會誇上幾句,認為他很能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