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出的這一番話,算是對這番奏疏的第一個看法,卻也是等於為葉春秋辯解。 WwWCOM
雖然葉春秋的東西,有些顯得是胡鬧,不過他不是向來如此的嗎?很多事起先大家都覺得匪夷所思,可最後還不是成了?
李東陽隻是捋須微笑,等謝遷看過之後,謝遷則是吹胡子瞪眼道:“這家夥……”
口裏帶著幾分責怪的意味,卻頗又像是長輩對晚輩的縱容。
現今在這內閣裏,楊廷和的資曆是最淺是,對葉春秋,楊廷和的內心其實有點複雜。
算起來,葉春秋和他也沒有什麼根深蒂固的矛盾,可是嘛,自從上一次被葉春秋黑了之後,楊廷和的心裏就有了一種揮之不去的陰影。
上回若不是葉春秋,本來他應該比王華更早入閣,偏偏現在卻是忝居末位,若不是這一次李東陽極力支持他,連這一次能不能入閣都有些懸。
楊廷和看過了奏疏後,先是抿嘴微笑,而後才道:“李公以為如何呢?”
沒有表自己的意見,卻是問李東陽,言外之意,是一切以李東陽馬是瞻。
“治大國如烹鮮,葉春秋這樣太隨性了,想想看,若是將來當真大量人出關,卻遭遇了韃靼人和馬匪的襲擊,該當如何?這是數十萬的生靈啊,漢人放馬,實在有些荒誕,不過……顯然陛下是極力支持此事的,可即便如此,老夫還是不甚讚同。”
李東陽直接表了態,其餘人則是一時間沉默下來。
李東陽的意思便是,他不太支持,但是也不會極力去反對。
楊廷和便笑道:“這麼多人要出關,哪有這樣容易,隻要地方的官府不去鼓勵,即便陛下認可了鎮國公的想法,這件事,怕也不會鬧出什麼太大的動靜來,鎮國公……固然是為國為民的,可有時候,好心也是會辦壞事,內閣的作用,便是定海神針,隻要內閣這兒穩住,就沒有什麼妨礙了。”
若是別人,可能還太聽不明白楊廷和此話的意思,可是在座之人,都是在官場上混跡了幾十年的,自是心如明鏡。
既然李東陽不支持,那麼事情就好辦了,陛下就算準了這件事,可終究,執行的還是內閣和六部,還有下頭無數的地方官體係?
隻要內閣敷衍一些,地方官對這件事陽奉陰違,不去鼓勵百姓出關,那麼這份聖旨就算頒下去,豈不也是成了一紙空文?
李東陽歎了口氣,接著笑了笑,對王華道:“王公,介夫的也有他的道理,倒是並非老夫故意反對令婿,實在是覺得此事是太過冒失了,望你體諒。”
王華點了點頭,淡淡笑道:“明白,明白。”
“那麼,老夫就在此擬個票吧。”罷,李東陽便當著諸人的麵,在奏疏夏批擬著寫道:“此奏前所未有也,若效仿沙俄製,不免徒費民力,臣不敢附議。”接著淡笑著道:“送入宮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