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這些,令李東陽最為憂心的,則是文武百官的態度。
雖然現在絕大多數人都默不作聲,可是李東陽覺得,似乎已經有人在打藩王入京的主意了。
每到這個時候,總會有一些人想借此機會從龍,若是太子登基,這從龍的好處就自然少了許多,可是迎立之功,卻是非同可啊。
李東陽不敢怠慢,他很清楚,張太後將太子托付給他,是意味著什麼。
所以他也決心做好萬全準備,就在昨日,他已見過了幾個國公。
事實上,國公們都已經齊聚京師了,除了在外鎮守的黔國公和鎮國公之外,便連英國公也從南京趕了回來。
這些國公雖然大多擔任的隻是虛職,可是在軍中都有著很大的人脈和威望,有他們的支持,倒不擔心會鬧出什麼大事來。
可是對於太子的教育,李東陽卻是絕不敢忽視了。
因而這一次筳講,他刻意地放下了許多事,親自組織。
在這崇文殿裏,翰林官已經就位,李東陽今日特意穿了朝服,靜靜地站在一側。
朱載垚是被仁壽宮的劉喜抱著來的,到了殿中,他嚷了嚷:“劉伴伴,本宮要下地。”
於是劉喜放下他,他才徐徐升座,卻沒有坐在禦座上,而是一屁股坐在了一旁的錦墩上,隨即看向李東陽道:“今日講授的是什麼?”
李東陽沒有開口,倒是翰林侍講朱岩站了出來,拱手道:“太子殿下,今日講的是王莽篡漢。”
朱載垚眉毛一皺,疑惑不解地道:“王莽是誰?”
“王莽……是曹操……”朱岩遲鈍了一下,覺得找到了一個契合的形容。
朱載垚歪著脖子又道:“曹操又是誰?”
“呃……”朱岩憋了老半,尋不到詞,最後道:“曹操是胡惟庸。”
胡惟庸,太子殿下你總會知道了吧,太祖時期的大奸賊,妄圖謀反作亂的那個。
朱載垚想了想,道:“本宮聽著耳熟,還是不知是誰。”
這一下子,就有點難以解釋了,朱岩隻好道:“太子殿下,王莽是亂臣賊子,他攛奪大漢的江山,自立為偽帝,倒行逆施,開創王莽新製,卻是引來怒人怨,百姓困苦,最後終是覆亡。”
朱載垚很認真地聽,不禁道:“這個,本宮知道,亂臣賊子嘛,總是倒行逆施的。”
“不不不,這王莽新製,其實也並非一無是處。”朱岩連忙糾正道。
朱岩覺得朱載垚的理解過於簡單了,其實朝廷對外,也就是在教化上,確實是用這麼個套路,篡位的人當然是亂臣賊子,亂臣賊子人人可誅,若是不誅,噢,大家等著完吧。
這是通知需要,可是太子殿下卻不是被統治的愚民,他可是將來的子,自然不能這樣淺薄的理解,否則要翰林何用?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