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葉春秋雖是認得這是機槍,隻是和後世所謂的機槍卻是全然不同的。 Ww W COM
其實掄起腦洞,漢人的腦洞可謂尤其的大,清朝康熙的時候,就曾有人研製出連火銃,能連射二十八子彈,隻是明者最後非但沒有得到欣賞和重用,最後反而被人誣陷而死。
要知道,那可是在基礎工藝最簡陋的條件下研製出來的連火銃,而如今,研究院卻是建立在現有的冶金、步槍理論基礎上所研的連火銃,可即便如此,在葉春秋眼裏,還是有些笨重和粗糙。
這機槍占地不,除了前頭槍管狹長,後頭卻是顯得很碩大,彈倉顯然是借用了騎槍的轉輪原理,足有半人之高,單靠外表,倒是殺氣十足。
這顯然比葉春秋心裏所想的機槍相去甚遠,不過製造的原理,倒是和後世差不多。
可怎麼,在這個時代,這就是創新,懷著期待的心情,葉春秋讓人試了試,機槍連射三十六,隻是準頭就有點強差人意了,不過機槍的本質,本就是形成火力壓製罷了,射擊的精度本就不在考慮之中。
葉春秋對此倒是大大地讚許了一番,命人繼續想辦法改進,待時機成熟,新軍先裝備一百挺試試看。
其實很多時候,葉春秋很喜歡在研究院裏溜達,在這裏可以遠離外界的紛擾,而能讓人用心地去鑽研一些東西,而這些東西,都將是這個時代的另一個創新。
此時,葉春秋興致勃勃地叫人拿了筆墨來,神情認真地繪製了一張草圖,而他則是將光腦中一些機槍的資料和心得盡數繪製其中,有對那些研究院的專研人員鼓勵了一番,這才領著唐伯虎離開。
很多東西,其實還是得靠他們自己去參透,穿了,葉春秋隻能多提供一些參考的資料罷了。
回去的路上,葉春秋在車裏喝了口茶,神情自是比來的時候放鬆了一些。
唐伯虎與他同車,咋舌道:“公爺,那連銃的威力倒是駭人得很。”
葉春秋便笑道:“駭人不駭人,那也得看怎麼用,你看那邊陣的邊軍,也是有銃有炮,可是韃靼人來襲,真正用到實處的,又有幾個?所以軍務絕不是靠神兵利器這樣簡單,有了一樣武器,要能找準如何最有利地使用,要建立相關的養護製度,要編練和操練相關的士卒,還要製定與其他軍種契合的戰術,否則,就算有了再厲害的武器,也是暴殄物。”
了一會兒閑話,終於回到了府上,這幾日閑來無事,何況又要到年關,大雪紛飛,總是下不停,葉春秋索性在家練劍讀書,或是陪著妻兒,倒也過得輕鬆。
青龍那兒,明年開春才能去,難得在京師,葉春秋很珍惜這段清閑的時光。
本來上次,陛下撤了廷議,不過朝廷依然還有許多大事要商討,所以在歲末的時候,還是決定增開一場朝議。
廷議參與者廣泛,從翰林、禦史,到五品以上的官員,再到各國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