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朝廷內閣輔,在這百官中,可謂是風向標,李東陽都特意在這件事上叮囑葉春秋了,其他人,又怎麼看不出這裏麵的深淺?
於是有人湊上來,笑道:“起來,老夫家裏倒是有一些藏書,哈,倒未必是什麼正經的經義典籍,不過料來四書五經,鎮國公這狀元公自是信手捏來的,有時,看看閑書,也沒什麼不好。 Ww WCOM”
又有人道:“我家裏也有一些雜書,明兒讓人送到府上去。”
不管各人心裏懷著怎麼的心態,但是……大家都很熱情嘛。
熱情是可以理解的。
在這件事上,某種程度來,其實就是一種隱性的政治正確啊。
大家都是在這朝堂上混的,自也是知道,朝廷的國庫收支已經失衡了,所以自弘治開始,朝廷一直在嚐試著新政。
各種改革都有,你方唱罷我登場,可穿了,所謂的改革,無非就是開源節流,開源是不可能開源的,這輩子都不可能開源,有效的經濟政策又不會,那就隻能靠節流來維持朝廷這個家當了。
可節誰的流呢?
官軍的餉銀你敢不給?官吏的俸祿已經低到了令人指的地步,就算要砍,又能砍多少?賑濟的銀子你敢省,不怕民變?河還修不修?學還治不治?
其實大家夥兒都知道,下能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是士紳,一個是宗室!
士紳加稅,倒也能解決問題,問題在於,誰敢啊,這內閣的閣老,怕是還未開口,就已經被牆倒眾人推了。
想來想去,這大明朝裏,老朱家才是最肥的那個啊,若是能省了供養宗室的俸祿,所有問題都可迎刃而解了。
這裏的官員,哪一個不是士紳?現在這局麵,加稅是遲早的事,大家也憂心,現在一看李公的意圖,似乎想要借此在祖法上頭撬開一個口子,假若……
假若這葉春秋萬一真的贏了,那麼這底下,第一個宗室絕俸的案例也就出現了,祖法就有了可以運作的空間。
好啊,反正照這樣下去,不是讓士紳加稅,就是宗室絕俸,刀畢竟砍在別人身上,好開森。
有了李公的表態,這葉春秋頓時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從前大家對葉春秋是多少有些怨言的,就你出關就出關吧,可你非要弄什麼馬政,這不是坑人麼?
可現在來看,似乎這位鎮國公,可謂利國利民啊。
因而眾人不禁熱情了許多。
葉春秋則是含蓄地道:“不必,不必,承蒙諸位好意,心領了。”
邊著,邊看著遠遠地看著人群的身後,隻見那興王父子已過了金水橋,顯得很清冷。
其實這很好理解,人都是現實的,親王雖然尊貴,可到實在,卻不能給百官帶來什麼,而自己這絕俸的賭局,卻是將所有人都拉到了自己這邊。
現在這世上,隻怕最希望自己勝的,怕就是這滿朝的文武百官了。
帶著幾分謙虛幾分淺笑,好不容易地從這熱情中解脫出來,葉春秋終於與眾人出了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