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守禮,最講究的就是知恩圖報,這牽涉到的是人的品德問題,若是連這個都做不到,道德上就有瑕疵了。Ww W COM
現在順義縣的事情已經算是完滿地解決掉,可那些在順義的舉人也不敢繼續待在順義了,皆是連夜在官兵護送下進了京師。
到了第二清早,許多人相約跑來了葉家,便是希望能夠對親自去順義縣解救他們的葉春秋道一聲感激。
葉春秋心知道這些人將來無論會不會高中,都會是大明的棟梁,莫是進士,即便是舉人,那也會是地方上的一方豪強,是大明真正的統治階級,而且人家特意登門也是誠意,葉春秋素來也不是愛擺高架子之人,便也沒有太多猶豫,對唐伯虎道:“走,去見一見吧。”
由唐伯虎領著到了中門,葉春秋便見門外烏壓壓的許多綸巾儒衫的舉人在此翹相盼了,又有不少路人不知生了什麼事,於是駐足圍觀。
這些舉人見了葉春秋出來,頓時呼啦啦地一起拜倒,轟然道:“救命之恩,沒齒難忘。”
葉春秋雖是於這些人有救命之恩,可是哪裏能在大庭廣眾之下接受這樣的大禮?連忙將為的一個舉人攙起,口裏道:“陛下在其中也出了不少的力氣,你們要謝,便謝陛下吧,陛下心係你們的安危,雖是子之身,卻是深入虎穴,豈不是更加功不可沒?”
若是其他的時候,朱厚照不好好地在紫禁城做皇帝,而是偷跑出去逞英雄,大家不定得是罵皇帝胡鬧,可是涉及到了讀書人自己的身上,這就成了一樁義舉了。
為的這個舉人便道:“是啊,是啊,此曠古未有之事也,我等心中存著感激,將來定要圖謀報效。”
葉春秋見人太多,也不便寒暄什麼,道:“你們在京師,將來要走動的機會多得很,眼下春闈在即,理應安心讀書,等春闈過後,再來登門不遲,到了那時,我開了中門,專候你們來。”
眾人訕笑,其實也知道來得有些冒昧,便紛紛道:“學生來此,不過是道一聲謝罷了,公爺門庭高不可攀,哪裏敢來。”
事實上,葉春秋不太喜歡讀書人之間相互客氣,不過某種程度來,這種文化早已深入到了骨血之中,想改是改不了了,便隻好道:“你們這樣,便是無禮了,我也是讀書人出身,哪有什麼貴賤有別?都是聖人門下,春闈過後,你們不來,我八抬轎子抬也抬你們來。”
眾人便都笑了,接著才一一告辭而去。
唐伯虎在葉春秋的身後忍不住咋舌,等他們走了,不由道:“這樣多的舉人,公爺,這轉眼之間,你便要收下四百多個門下走狗了。”
門下走狗倒不是侮辱之詞,而是讀書人之間的戲稱,玩笑罷了。
葉春秋反是佯怒道:“就你話多,這些人的姓名,你想辦法記錄一下,等過些日子,春闈之後,榜揭了出來,便請他們來閑坐,這終究是一場緣分,不要顯得過於疏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