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秋固然支持這門婚事的,不過一遇到自己父親的事,葉春秋卻少了些平日的果斷,便對朱厚照道:“要不還是容臣回去再問問父親?”
朱厚照這下子不高興了,笑臉收了起來,慍怒道:“不是問過了的?他既然肯娶,我那皇姑也肯嫁,這叫情投意合,日久生了JIan情,還等個什麼?不需問了,明日太後就下懿旨,時間是緊了一些,話又回來,既然現在是朱葉一體,你們葉家算起來也是宗室,這就不能依循駙馬娶公主的先例了,這人啊,還是你爹這郡王直接領回家吧,沒必要設公主府了,所以這婚事還是你們葉家去準備,時間嘛,是緊了一些,朕知道你們的難處,可也是沒法子的,不是?”
葉春秋對朱厚照久不久冒出些土匪般的話語已經習慣,不過朱厚照既然如此了,他隻好道:“臣遵旨。 WwWCOM”
眼下現在不但隻是陛下,顯然太後也是急不可耐了,而父親既已應許下來,也實在沒有反對的理由了。
次日一早,懿旨果然出了,太康公主下嫁郡王葉景,一下子成了宮中的一道奇妙的景觀。
這曆來,大明朝都不曾有過這樣的先例,從前根本不是讓駙馬去迎娶公主,是入贅還差不多,這公主需在公主府裏,是絕不會當真過駙馬的家門,一應的事,也都是公主來做主。
可是這樁婚事卻是不同,因為葉景乃是郡王,也是宗室的身份了,所以這太康公主殿下要入葉家的門,許多人都開始糊塗了,若是如此,又當如何個規矩呢?
誰也不清,不隻是尋常百姓,便是禮部那兒也是幹瞪眼,再加上時間倉促,一時也弄不出一個章程來,連忙派人去和宮中商量,可是宮中,大抵也是不清楚的,隻循往朝先例。
這往朝,便是秦、漢、晉、隋、唐、宋,於是這禮部之中,各自翻找各朝的禮法資料,各朝俱都不同,又不免開始爭執起來,有人秦漢之法好,有人魏晉之法更好,有人唐宋之前過於開放,難容世俗,還是宋禮為好。
各自吵鬧了一陣,也難有什麼結果。
可是轉眼之間,這葉景迎娶太康公主的日子卻是到了。
禮部尚書費宏頓感頭大,口裏隻是念叨著倉促,結果到了前一日,竟是傻眼。
事先沒有拿出章程,該準備的也沒準備,所以葉家也懶得和他們計較了,很幹脆地自行其是。
在這件事上,最是激動的,隻怕就是葉老太公了,葉老太公已經年歲老邁,本來身子骨已經不大好了,卻因為親兒子配上了這門好親事,實在是高興得紅光滿麵。
他又怎麼不清楚這一場婚事對於葉家的意義?這場婚事之後,自此葉家也算是真正鯉魚躍龍門,直接成龍了。
這可是大明百二十年來,前所未有的事啊。
葉老太公高高興興地張羅著婚事,葉景呢,則每日在書房裏待著,他倒是想出門會客,卻被葉春秋阻攔了,葉春秋認為葉景會有危險,不準他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