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邸報所的,下各州各府各縣的衙門門口,都要設定票箱,票箱懸掛十日,隻得進,不得出,生員需具名投票,十日之後,所有的票箱要進行封存,而後通過急遞鋪子送入京師,再進行計票,計票的工作,由翰林院會同都察院以及司禮監聯合進行,包括各候選之人,都可以委任人參與。WwWCOM
以此,杜絕一切作弊的可能。
當然,許多流言蜚語也傳出,從江南那兒,有官員上奏,彈劾太白詩社收買選票,是有些地方,甚至直接拿了銀子給一些貧困的讀書人買票,這種事,自要查實的,可問題在於,想要查實卻不容易,太白報自然反擊,認為太白詩社接濟讀書人,乃是應有之義,何來的買票?
雙方又是鬧了一陣,不可開交。
隻是所有人都知道,這些都是細枝末節罷了,是不可能影響整場公推的,而今所有人都在屏息等待著,而太白報則開始登出輿情的調查,其中王華,在所調查的支持者中,足足占了四成,費宏卻以微弱的優勢,竟是領銜了王華,足足得了四成一的票數,最令人大跌眼鏡的,反而是當初被譽為勝券在握的李東陽,李東陽的票數,竟是名列第三。
費宏居然微弱領先,一時之間,京師又是嘩然。
士報的輿情調查,竟也是相差不多,隻不過,卻是王華占了四成二,而費宏名列第二,隻有三成八,可憐的李東陽,竟隻有兩成。
這消息一出,頓時又引起了驚濤駭浪。
那趙舉人看到了報紙,一時有了不詳的預感,他心急如焚地趕到了茶坊裏去,與許多的生員們呼籲:“諸位,諸位,這一次,王公大有希望啊,假若真讓王公成為輔,這大明可就完了啊。”
到這裏,趙舉人甚至一副痛心疾的樣子,而後激動地道:“現在隻有全力保費公了,非要保費公不可,如若不然,災禍就在眼前。”
而事實上,持這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到了次日,正式公推之前的最後一日,連士報也開始瘋狂地呼籲,棄李保費,如若不然,則幾乎等於是和資助王華無異。
於是,棄李保費的呼聲,愈地高了。
事實上,反商的讀書人已經分裂,雖然基本盤比王華要大得多,若是大家隻投一人,那麼注定是王華沒有任何希望的,可問題在於,李公日漸的聲名狼藉,這使許多生員信心開始動搖,現在的輿情,大抵也揭露了他們的想法,看來隻有保費了。
這種呼籲,被瘋狂地傳播,自然也有李東陽的門生故吏開始站出來,大聲疾呼,這一切都是王華的栽贓,大家需保持本心,竭力支持李公,反商的生員竟在這個時候,開始茫然無措起來,起先還是眾口一詞的攻訐王華,可是現在,竟是窩裏反了,棄李保費者,痛斥保李者不顧大局,保李者則痛罵他們中了敵人的奸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