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秋並不是一個心眼短淺之人,固然錢財的誘惑很大,可他相信,要創造財富,不但要靠才智和機會,還要果決。Ww WCOM
既然現在有了大好的基礎,葉春秋看到的是更遠大的回報。
厚積薄,便是現在青龍眼下的生態。
這些年來,無論是鎮國府還是葉家,都已經積累了太厚的家底。
何況,這些跟著葉家一齊財的十大商行,以及無數商賈,也早已是身家百萬以上,甚至是一些商賈和無數的商行掌櫃,高級匠人,也大多都掙有了一份家業,秦皇島和青龍之間的鐵路也已修建起來,如今全線開通,那跑在線路上的蒸汽火車已成了青龍人眼裏一道蔚為壯觀的景觀,隻要擁有一個美好的預期,很快,將會有無數人將自己攢了一輩子的錢財投入到新的鐵路建設之中。
不隻是如此,草原裏地廣人稀,這就導致,隻要肯出關的人,更易於立足,鎮國府開始在各個草場開辟牧場,有了牧場,就不可避免地開始出現集鎮,一座座的集鎮拔地而起,雖然這數百裏之內,不過是一個類似於趕集似的市場,人口不夠數百上千人,可是隔三差五的,總會有流民湧入。
隻要人口持續增長,牧場繼續擴大,這些集鎮就不可避免地繁華起來,現在不過是商賈送去一些生活必需品,那麼再過不了多久,隨著人口增加,越加多的商賈就會湧入,假若是貫穿大漠的鐵路鐵路線一旦開始修建,葉春秋相信,在沿線,一座座的城市就會拔地而起,隨之是更加繁榮起來。
以往關外最大的隱患是安全問題,可事實上,關內的生活也比關外好不了多少,因為在關外有一個很顯著的問題,那就是人多地少,而且主要從事農耕,一旦遭遇了災變,那些本就沒有餘糧的佃戶便會很快陷入衣食無著的境地,那些有幾畝地的農,就不得不買田,被淪為佃戶,某些地主,雖有百畝田產,卻也很快會返貧。
如今,關外的安全隱患已經解決,有著在臣民眼中如兵一般的鎮國新軍在,關外已經成了一個讓人帶著希望的選擇。年末的時候,山東就出現過大災,這場災難,很快就導致出關的人口暴增,為了生存,數十萬的災民攜家帶口,瘋狂地湧出關來。
青龍乃至於整個大漠,是從來不擔心人口增多的,恰恰相反,無論是鎮國府還是商賈,都喜歡流民和災民,呃……因為他們往往隻求溫飽,且很能吃苦耐勞,而青龍百業興旺,正是需要更多勞動力的時候。
正因為如此,鎮國府在山海關外,直接就設立了粥棚,還有專門的人員在那裏負責接待災民。
放眼望去,青龍一帶的城市規模已經開始擴大,幾乎是沿著它與秦皇島的鐵路沿線,猶如春筍一般,冒出了許多的市集和工坊,宛如一條玉帶一般,使這一帶已經開始積蓄了六七十萬人口,今年的鋼鐵生產量預期已經過了往年,預期的鋼鐵產量將達到五萬噸,而煤炭的產量更是可能達到七十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