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當要塞保衛戰打的如火如荼的時候,蕭四明、王麓水指揮東進先遣支隊主力,開始了席卷泰西地區的行動!
由於知道了日軍混成第三旅團、混成第十三旅團要從魯西南北上增援黃河防線,蕭四明由此推斷,當日軍現浮橋被破壞、和守橋日軍聯係不上後,肯定就知道了東進先遣支隊東渡黃河進入山東腹地的事兒。 WwWCOM寺內壽一會迅轉換思路,命令混成第三旅團、混成第十三旅團轉向津浦路,去加強泰安等重要城市的防禦。
明知道濟南、泰安日軍守備兵力少,但蕭四明卻沒有攻取濟南、泰安的念頭。原因很簡單,守備濟南、泰安的日軍確實不多,但偽軍多,日偽軍加起來,兵力不算少。而且,日軍既然知道了八路軍東進先遣支隊東渡黃河了,肯定會緊急收縮,重點守備濟南、泰安。失去了偷襲的前提,再去強攻日軍據守的堅城,那不符合我軍作戰原則。
席卷泰西的作戰目標,被蕭四明確定為橫掃日偽的分散據點、基層政權!
這是典型的專揀軟柿子捏!
但是,這種打法又是絕對正確的。要知道,整個抗戰時期,山東鐵血抗日的英雄多,支持抗戰的老百姓多,同時,漢奸偽軍也多。席卷泰西地區,就是要打擊那些漢奸、偽軍,摧毀日偽的統治基礎!
真要是能大幅度減少漢奸,日軍就會變成盲人瞎馬,舉步維艱,處處被動挨打!
至於破壞津浦鐵路的事兒,不著急,東進先遣支隊完成席卷泰西的任務後,主力進入沂蒙山時,摟草打兔子,順手就會幹了的!
盧溝橋事變後,山東省委就號召黨員脫下長衫,到遊擊隊去,組織武裝。
泰西地區東依泰山,西臨黃河,被接濟南,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山東省委派張北華、遠靜滄、程重遠、葛振秋到泰西來,和泰西的老黨員一起,組織武裝,動起義。
日軍攻占濟南前,山東各縣都有縣保安大隊、區保安隊,鄉鎮也有數量不等的武裝。日軍攻占濟南後,韓複渠不戰而逃,泰西地區各縣的國民黨保安大隊、區保安隊大部潰散,槍支散落民間,給拉隊伍創造了條件。
198年1月1日,張北華、遠靜滄等人,動了泰西武裝起義,組建了“山東西區人民抗敵自衛團”。張北華任自衛團主席,遠靜滄任政治部主任。
這支隊伍開始時很弱,也就16人左右,但是從建立之日起,就不畏強敵,向日偽舉起了複仇的大刀。戰肥城,冒雪出擊,俘虜餘名漢奸,處決了肥城偽維持會長範維新;再戰泰安北麵的界車站,砍死日軍十幾人,繳獲了兩支手槍、一支馬槍。台兒莊大戰時,張北華主動和國*軍八十一師展書堂部聯係,從展書堂部借來幾箱炸藥,炸毀了津浦路萬德大橋,使津浦路一周不能通車。緊接著,山東西區人民抗敵自衛團又在泰安南麵的北集坡車站附近設伏,炸毀日軍一列軍列,打死打傷多名押運兵。到了4月日,日軍再次進占肥城,沿途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激起民眾憤怒,當地紅槍會以大刀長矛與日軍拚殺。張北華率自衛團緊急馳援,與敵激戰,打死打傷日軍多人。此戰,山東西區人民抗敵自衛團付出了重大犧牲,政治部主任、泰西武裝起義的主要組織者、動著之一的遠靜滄同誌,壯烈殉國!
到了這個時候,山東西區人民抗敵自衛團已經展到了7人,編了十幾個大隊。隻不過部隊成分複雜,來源不一,戰鬥力不高。
除了山東西區人民抗敵自衛團外,泰西地區還有兩支幾百人的我黨控製的抗日武裝,一支是肥城縣保安大隊,5人,4支槍,由肥城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於會川領導。這是**人自己拉起的武裝,隻不過是沿用了過去的肥城縣保安大隊的稱號而已,與早已潰散的過去的肥城縣保安大隊是兩碼事。另一支武裝是肥城縣獨立營,是由二區進步青年、6軍學校畢業的王正南拉起來的。
可惜的是,遠靜滄犧牲後,山東西區人民抗敵自衛團副主席李冠元奉命到武漢八路軍辦事處彙報工作,張北華又身染重病,山東西區人民抗敵自衛團的統一領導受到了削弱,部隊隻能分散行動。加上國民黨新任命的山東一區特派專員鬱仁治月份到任,扶持地方實力派,影響了山東西區人民抗敵自衛團的進一步展,部隊出現了紀律不好、減員等現象。
好在5月份時,郭洪濤到山東就任********,路過泰西時,聽取了張北華的彙報,決定建立泰西特委,由董君毅(段群毅)、張北華、何光宇、孫光、萬裏等同誌為特委委員,董君毅任特委書記,張北華任特委軍事部長,兼任自衛團主席,何光宇任自衛團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