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撿外國的漏(1 / 2)

“柳叔你要來香港古玩展?對,我也在,好,後見。”

吳緣給柳華生打電話,原來他也是臨時收到邀請,要來這裏做茶道展示,正好見麵。

“你竟然認識大阪的柳華生?”翟建民吃驚道。

“他女兒柳美子是我的助理,你我認識不?”

翟建民越來越看不透這個子,人脈真深厚,自己托了很多關係才能請到這個炙手可熱的茶道大師。

“早知道就讓你出手,費了我半功夫和人情,哎!”

三個人邊聊邊走進會場,好多工作人員忙碌著,大後才正式開展,裏麵都是內部人和古玩商。

“你們兩個先轉轉,我去給手下交代一下,一會去找你們。”

王大剛帶著吳緣先轉轉,他也是老熟客,不少香港的行家也熟,反正沒有外人,看東西更方便。

“真羨慕老弟你,有自己的博物館!我玩收藏也三十年,到現在也沒你一半精到!”

王大剛上次看完緣的展品,回去很是無奈,自己也算明星,收藏更是玩了三十年,一看手裏的東西?哎,真是寒心!

“我也喜歡瓷器和書畫,手裏壓軸的也就是個乾隆官窯青花瓶,當年也是花好幾百萬拍下。結果看你的收藏,真是……”

吳緣看著王大剛喪氣的樣子,安慰道:“這些都是緣分,有時候跟錢沒有關係,老哥也是資深藏家,手裏肯定有自己的收藏體係和特色。要是不嫌棄找時間也放在緣展覽一下,以你的名氣,絕對轟動。”

“好,我也有這個想法,我這輩子是弄不成博物館,等你的正式對外開放,我也弄個展廳,讓寶貝們亮亮相,也算沒白玩這一輩子!”

王大剛很高興,緣的水平太高,現在就這樣,過幾還不更厲害?自己的藏品要是能展覽,也算對有個交代。

吳緣理解藏家的心理,不管是為了麵子還是虛榮心,花巨資和精力建立起收藏體係,最後無人問津誰願意?

但公立博物館很難辦私人展覽,私人博物館水平不高,大藏家又看不上。而緣博物館很合適,水平高,硬件條件好,吳緣人也爽快,所以無論是胡建民那種土豪藏家,還是王大剛這種資深藏家,這個平台最合適。

京城的觀複地理位置偏遠,而且藏品也多,沒有大多地方可供展示。劉一謙的龍在上海,胡建民馬運他們都是商界級人物,誰也拉不下麵子去求他,算來算去還真隻有緣博物館合適。

第一吳緣是古玩行的人,和商界沒有什麼交集和貓膩,背景和人品都幹淨。二人眼光毒,運氣更是逆,雖然現在緣藏品不多,他們都有信心,用不了幾年就能發展壯大,到時候名揚四海。

“這裏是荷蘭的幾個行家,他們的雕塑和金銀器很不錯,價格不高,也算藝術品。”

兩個邊聊邊轉,吳緣發現外國對藝術品劃分沒有中國那麼細致,隻要是有年代的老東西,都有價值。當然價值高低也取決於工藝和作者,大師的作品也是價。

吳緣一路走來,聽了不少古玩的聲音,逐漸對外國藝術品有了基本的認識。所謂隔行如隔山,玩瓷器不一定懂字畫,更何況是完全不同的曆史差異和文化審美區別,雖然國內精通外國藝術品的人很少。

油畫不用,是價的代名詞。然後是雕塑和家具,金銀器、錢幣郵票也是收藏的重要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