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譚敬私藏(1 / 2)

“這裏就是龍馬道156號?”

吳緣按照牛峰的資料找到一棟別墅,外表有些陳舊,前麵有個花園,是民國譚敬在香港的舊居。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譚敬帶著書畫來到香港,任香港華商總會理事。後因駕車出了事故,吃了一場人命官司,因此入獄服刑。保釋後預備出走澳門,為籌備資金,把手邊的真品和精品賣了一部分,得款合當時金價六百兩。

吳緣來之前已經打聽好,這裏現在的主人已經移民加拿大好幾年,房子一直在出售,但價錢高,無人問津。

“吳老板,現在好多內地大老板來香港投資定居,您看這房子麵積大,還有獨立的花園和車庫……”

房產經紀口若懸河的介紹著房子,帶著吳緣四處參觀,第一個就是書房。

吳緣摸了摸書架,突然問道:“這裏是不是有個地下室?”

“不錯,有個一百多平的地下室,可以放雜物,很方便。”

兩個人又來到地下室,吳緣仔細的轉了一圈,直接決定買下。

“吳老板您真爽快,三千萬絕對物超所值!”

很快的辦完手續,這裏正式成為吳緣在香港的落腳,打發走房產經紀,他趕緊走到地下室,在牆角一個隱蔽的位置,按下機關,一個暗格出現在眼前。

“我就譚敬那個老狐狸能不留一手?狡兔三窟!”

吳緣滿意的拿出裏麵的箱子,開始檢查戰利品,首先拿起一個手卷,打開興奮道:“終於齊了!最後一張是王鑒的清明上河圖!”

清四王最後一王,王鑒的手卷到手,正式宣布吳緣四王真跡全部到手!大土豪劉一謙隻有三王,還差個王時敏。

“王翬的富春山居圖,王原祁和王時敏的西湖十景,現在是王鑒的清明上河圖長卷,四王已經到頭!”

“四王算什麼?我們四僧才厲害!”

“對,我是苦瓜居士石濤的山水十二開冊頁,經過清代大藏家汪守正、胡雪帆、還有陳氏的遞藏,比王翬強。”

“還有我,我是八大山人朱耷的書畫合璧冊頁,一共九開。當年是齊白石收藏,被譚敬高價搶過來的。”

“讓我!我是弘仁166年的山水冊頁,十開。是為了好友程正葵所繪,存世量極少。”

“髡殘的雲海奇峰十二開,石溪老人珍藏……”

吳緣興奮的研究著四本冊頁,都是精品力作,代表清初四僧的最高水平。

當時北方清廷奉“四王”為正統,江南地區卻出現一批富於個性的畫家,他們與北方宮廷四王崇尚摹古的畫風有很大出入。四僧乃當中代表,他們出家為僧,多抱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其中石濤(朱若極)、八大山人(朱耷)更為明宗室後裔。

“運氣真好,今不但收齊四王,一下子連四僧都搞定,清代山水已經收藏到頭嘍!”

譚敬不愧是大藏家,品位很高,書畫第一是手卷,但存世量太少。然後是冊頁,最能代表一個畫家成長曆程。因為冊頁不一定是同時畫成,好多都是藏家經過很長時間收集,整理同類題材或是風格,集合而成,尤為難得。

“這是元代趙孟頫的三竹圖?”

“還有倪瓚《虞山林壑圖》和柯九思《上京宮詞》?”

吳緣拿出三幅包裹很嚴的畫,好奇的一交流,大罵道:“果然是高仿,奶奶的!”

譚敬就是譚敬,都跑路了還不忘騙人,帶著三件元代名家巨作,估計是最後留著翻身用。

“還有胡經仿的曆代名家印章,這麼多?”

吳緣拿出最底下的印章盒,裏麵大大有六七十塊,各種材質的名家印章。

當年胡經描摹印章之準確,不但與攝影無異,而且有虛有實,精神畢現,鋅板的做手也好,足與日本鋅板鬥勝。先後做了大印章數百方,上至宋元名人下及曆代公私藏印,而且書畫印章與紙絹舊氣多能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