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不老美人(1 / 2)

最後兩個人討價還價,林百裏用十五張大千美人侍女圖,換這套鴛鴦秘錄,加上五張唐伯虎美人。

“有人問我為什麼喜歡大千的畫?我從就很喜歡畫畫,但是一直畫不好,後來就改學攝影,但即使暗房的技術能把攝影作品跨越到另一個空間,我還是不能夠滿意。

林百裏邊喝茶,邊回憶著:“有一次我去高雄橫貫公路的燕子口,感覺那裏真是人間仙境;燕子口如此曲折,底下是綠色的溪水,溪底有石,落下的楓葉和上頭高聳的山穀,風在吹,山頭草那麼的翠綠;我嚐試用照相機照下來,可是別意境了,連氣氛都照不出來,照相機根本照不出那種空靈優美的感覺。”

“但是一看到大千的《幽穀圖》,中間那一片藍就像燕子口的洞口,把視覺中心吸引過來;那潑彩就像溪水,黑黑的一塊塊好像石頭,紅色的一一就像楓葉。有機會你一定親自到燕子口一趟就會明白。這幅畫帶給我非常大的震撼,也是我踏入大千筆下世界的開端。”

“大千的每一幅美人圖,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他早中晚不同時期的畫也有不同特色。早期大千畫的美人是瓜子臉,後來他曾在抗戰時期到敦煌一段時間,從敦煌的壁畫中,大千學習到很多手腳和臉的圓潤線條畫法、重色彩,以及人物畫的莊嚴感,這些都是唐代以前佛教畫的一種表現方式。”

林百裏拿出手機照片,挑出一張讓吳緣欣賞道:“這張《仿唐寅仕女》就是一九四四年大千仿唐伯虎較早期的作品。這幅畫美的地方在於完全呈現出一個柳葉眉、眯眯眼、櫻桃嘴和瓜子臉的中國古代標準美女。再看衣服長裙,上麵的花紋也勾勒得非常細。這種功力及畫衣服的方式源自於大千早期曾在日本跟隨師傅學習織錦。日本織錦的特色是色澤鮮豔漂亮、花樣也繁複細致,大千就把織錦的方式運用在畫衣服上。”

林百裏如數家珍道:“大千也常常以身邊人做為作畫模特兒,例如太太、女朋友、學生和朋友的太太,這種方式畫出來的感覺比較接近寫生,《《《《,⊕∞也是大千畫美女特殊之處。”

“你看這幅《修竹美人》是一九五一年大千在香港的作品,畫的是名門閨秀少婦,也是他的學生馮璧池衣領敞開、在竹子下納涼的模樣,作畫地就在馮璧池家中的庭院。”

“這幅畫後來被馮璧池自己收藏起來,她非常怕別人仿這幅畫,所以之前她根本不拿去裱,一直到一九九六年才去裱畫;這一裱,就被我搶到手了。一九九八年這幅畫才第一次曝光,一出場就贏得所有人的讚歎。”

林百裏滔滔不絕講述著他收藏經曆,分享著心路曆程,吳緣很欣賞真正藏家對藝術品的癡迷,那種快樂是金錢不可能帶來的。

“你看她的開臉是四筆,化妝有三白,跟唱京劇的化妝方式一樣。臉好像水蜜桃,飽滿紅潤的讓人好想咬一口。這幅畫的技法也非常複雜,胭脂紅是一層一層地上,比真正的女人化妝還麻煩嚴格。白的地方也不是單單留白而已,而是抹上特製的粉末,連絹紙的背麵都上了粉。這幅畫被裱以前我看過,背麵也上粉的用意是不讓漿糊在裱畫的過程中碰到畫紙,畫可以保存比較久。”

“畫中人衣服的線條也很流暢,馮璧池還偷偷告訴我,大千特別買了南海珍珠、磨成粉畫在衣服上,模擬絲絨的衣料感;隻可惜因為沒有裱畫,畫的背麵受潮,這些珍珠粉已經掉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