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銀行開賬戶等很多情況下,都需要印章,在日本刻章很貴,而且日本不承認橡皮章等軟的印章,通常用木材、牛角等硬材質的章。日本通常用直徑在1~18厘米左右的圓章,而不是方章。”
藤田愛不釋手把玩著巧的田黃印章道:“這個是我專門高價拍賣來一塊上等田黃,找大師刻的實印,隨身攜帶,也是一種身份象征。”
“我們日本人真正開始使用印章,始於奈良時代,相當於我國唐朝。這主要由於受到古代中國文化的影響。1784年在九州誌賀島出土的中國漢光帝授予九州“倭奴國”的金印,是中國傳到日本的第一枚金印。當然,這種印隻作為國家關係的象征,不是實際使用的印章。並且,因為當時日本並沒有漢字,所以,印章的使用也沒有流行起來。”
“到江戶時代,除了行政上的文件以外,私人文件上也有了使用印章的習慣,為了登記注冊正式印章,從而製作了圖章簿。這是後來的“印章注冊製度”的起源。在江戶時代的日本,印章作為保護民眾的私有財產,是除了生命之外最重要的東西,自此,也開始了日本獨特的“印章文化”。
“而到了明治時代,明治政府認為使用印章是惡習而試圖廢除印章去仿照歐美各國的簽名製度,但是因為想要廢除已經在日本根深蒂固的印章製度的阻力很大以及當時的日本民眾的識字率低等等原因而出現大量的反對意見,最終不了了之。”
“在日本印章是一種身份的象征,好的印章是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才能使用,它是一種身份的象征。顯示著正式和身份地位。在簽署文件的時候,相對正規的文件,不單單要有簽名,更要加上這個人本人的私章或者公章。這表明的是一種嚴謹與正規。”
“古代沒有機器刻章這一,這樣印章基本上都是出自於手工,不同的人刻出來的章也不一樣,涉及到用的刀,印章材料等等一係列裝備的情況下,印章的偽造難度和保險程度都會被提高。這也就是為什麼會加蓋印章的原因。除此之外,印章加蓋的位置也是一種防偽標識,印在什麼位置,印章印下的角度都是有講究的,這本身就是一種防偽標識”
吳緣沒有想到日本人對印章如此重視,他幾次去日本看見每個人都隨身攜帶印章,好奇一問,竟然現一個巨大商機!
“年輕人進了公司以後,公司會為每個員工做一個圖章,離職時一般要返還,用於公司內部簽署各種文件,大到合同書,到交通費報銷的確認單。日本人還在圖章的製作上很下功夫,很多公司給員工的圖章都是帶日期的,每次用之前先要把日期調整到當,然後再蓋章。”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姓名圖章都是圓的,但中國好像是方的比較多吧?”藤田笑道:“所以當我回到日本,拿出方的姓名圖章時,周圍人都第一次看到姓名圖章還有方的,覺得很大氣很漂亮。”
吳緣哈哈一笑,暗道:“那是因為你們日本是島國,什麼礦藏都沒有,隻能省著用!”
送走藤田,吳緣沉思起來,這次無意見提醒他一個新商機,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