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一億的壺(1 / 2)

吳緣回到京城,現在柳美子找到自己的路,不斷努力就能成功,下一步他要幫著準備材料。比如香料,要去越南走一趟,還有花道,國內的盆景和奇石正好派上用場。

“柳華生是重頭戲,終於成為茶道大師,光幾套仿古茶具可不行!”

“對了,上次不是許四海的紫砂壺要出手?他那裏肯定有養了很多年的老壺,找他聊聊。”

吳緣靈機一動,他要通過柳華生把緣堂茶葉和茶具品牌占領日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茶道大師沒有頂級茶具能贏?

“吳館長,久仰大名,今才有緣分見麵!”

吳緣在馬騰飛的介紹下見到國內紫砂壺收藏第一人,許四海,來到他位於上海的紫砂博物館。

“我這裏有六百多把壺,老壺有三百多把,每年我還收集新壺,都是國家工藝大師的力作,也算投資。”

許四海很熱情,帶著兩個人就開始參觀博物館,邊走邊介紹:“紫砂壺按器形來分,主要有三大類:花器、光器和筋囊器。其中花器代表人物包括有汪寅仙、朱可心、蔣蓉、何道洪等;筋囊器則為王寅春;光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則顧景舟。”

吳緣笑道:“顧大師的壺是我第一桶金,可惜後來一直沒有緣分,今要好好研究一下。”

“其實所謂光器,就是無任何花俏花樣,全憑造型和線條來展現紫砂藝術。顧景舟就是憑借這些幾何圖形和線條,將紫砂藝術揮得盡善盡美。一把優秀的紫砂壺必須“泥、形、工、款、功”俱佳。”

“顧景舟年輕時先由方器入手,兼做圓器,隨著其與書畫界的交往,逐漸偏重光素器型的製作,最後是以幾何形壺奠定其個人風格,找到屬於自己的藝術創作方向。他還與名畫家韓美林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張守智教授合作製壺,為砂壺的展注入現代美學概念,開創紫砂茗壺造型的新意境。”

許四海興奮道:“我這裏有幾十把他的壺,代表作有:鷓鴣、僧帽、石瓢、漢鐸、牛蓋蓮子,藏六抽角,供春壺,公治父壺,座有蘭言壺,菱花壺,高腰線提梁壺,高虛扁壺,回紋竹茶壺,瓜梨壺,均玉壺,雲肩如意壺等,其中牛蓋蓮子、鷓鴣壺獲國家金質獎,僧帽、井欄壺獲國家銀質獎,並有許多佳作被國內外收藏家和博物館收藏。”

“你看這個牛蓋蓮子壺,直腹圈足,闊口出唇,短彎流,環狀柄。平蓋,寬帶拱形鈕猶如牛鼻,故此得名。通體散一股紮實有勁的精神,一氣貫通,把手卷起活似隨時欲揚起的牛尾般生動。”

“這個僧帽壺,為等邊等麵折腰六方形,所以在泥片的對角連接工藝過程中需要紮實深厚的陶藝基本功和淵博的文化內涵。各個部分的銜接自然貼切、和諧挺刮,造型上節奏緊湊、渾然一體。”

“這把石瓢壺是我最愛之一,壺身及蓋鈕呈三角形,上窄下寬,富有穩重感。形狀非圓非方,前後相應妙趣橫生。造型雖簡,卻更能在質樸中見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