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冶煉術,夏代能夠鑄造出7公斤的大鼎,可以明夏代掌握了非常高的青銅冶煉技術和青銅鑄造技術,並且將青銅技術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城市國家,在夏後季鼎內壁刻的銘文上描述了夏後季將都城從原東遷到老丘,明一個事情,夏朝有都城。
季派人討伐東夷,將統治擴張到東海之濱,東夷部落向季納貢祝賀,這幾件事明夏朝的版圖非常大,形成一個非常統一的部落聯盟國家。
而宗教禮儀,銘文描述了夏人為季舉行過報祭,還有鼎在古代常常被用作禮器,鼎的存在本身就明了在夏代就有祭祀。
夏後鼎雖然不會話,但它卻告訴了我們很多被曆史掩埋的信息。
近代以來,對《史記》上記載的夏朝是否存在爭議很大,事實上不僅夏朝是否存在存在很大的爭議,商朝也是有非常大的爭議的。
因為商朝的曆史也無可查考,直到殷墟甲骨文的出土,直接證明了商朝的存在。
而對夏朝的研究,主要是依靠曆史文獻記載,比如《史記》,《竹書紀年》,《尚書》等。
特別是偃師二裏頭遺址,它被有些學者認為是一個夏墟。
不過還有些學者對‘夏墟’存在疑問,二裏頭遺址有四期。它的一期二期遺址出土主要是一些陶器,沒有文明標誌的東西,青銅器和文字,其實沒進入文明階段。
後麵的三期四期進入了文明階段,但按時間很多人認為早商,和夏朝無關。所以對於夏朝是否存在,缺乏考古實物例證和文字表明其存在。尋找夏王朝存在的證據,成了近半個世紀中國學者孜孜以求的目標。
96年啟動的夏商周斷代工程就是中國學者對尋找夏王朝存在的證據的一方麵努力。這項文化工程作為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持續時間長達五年,涉及曆史學、考古學、文學等學科,直接參與的專家學者達人,耗資巨大。
最後遺憾的是,由於結題爭議太大,夏商周斷代工程未通過國家的驗收。直到現在夏王朝是否存在,夏代是否跨入文明的門檻,在國際學術界仍然存在非常大的爭議。
這次吳緣在夏城廢墟裏現的夏後鼎,明確告訴了全世界一個答案。一個關於中國古文明的答案。
夏王朝是否存在?
它存在!
夏王朝是否跨進了文明的門檻?
它有文明!
中國的曆史是五千年!
藤田看見吳緣激動樣子,早就知道這些對中國考古的重大影響,笑道:“夏代先民在新石器時代製陶工藝的基礎上,加以創新、改進,製陶工藝獲得了極大的展和進步。比如夏代的陶器盛行在器表加飾數周附加堆紋、劃紋、弦紋。紋飾精美絕倫,形成了夏代灰陶獨特的藝術風格,幽冷神秘而又莊嚴沉重。”
“這一批青銅器六百多件,品類多種多樣,不僅有工具、兵器,還有爵、角、鼎等容器,銅鈴等禮樂器。這些豐富多樣的青銅器物的現,標誌了文明的真正開始。”
“還有玉器數百件,生產工具有玉斧、玉鏟、玉城。裝飾品有管、珠、錫形器、綠鬆石飾、嵌綠鬆石獸麵紋鋼飾牌。禮儀器有戈、鈾、圭、刀、牙灣、柄形飾等。”
“不過……”藤田突然欲言又止,有些拿不定主意,吳緣好奇問為什麼?
“其實除了夏後鼎,三井家族還有更重要的幾件夏朝重器秘不示人,這是資料。”
吳緣心裏一震,連國之重器夏後鼎都不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