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大舉反擊(1 / 2)

“哦?竟然有這種事?”

吳緣吃驚著,日本竟然早就打起咱們宣紙的主意了?

老戴氣憤道:“日本人做出宣紙產品後,宣稱中國宣紙第一、日本宣紙第二,但日本產的宣紙卻是全球銷量最大的,日本為何宣稱日本宣紙品質不如中國宣紙呢?

“第一、涇縣當地的水源、檀樹和連陽稻、二麻稈等稻草是製造宣紙流程中必不可少的原料,因氣候、土壤等各原因,這很難複製。”

“第二、宣紙製造所需要的手工藝,是經過千百年傳承下來的。直到今,宣紙的核心流程依然是手工業生產。所需的人才,隻能通過長期的勞作實習和手把手傳授來培養。日本人偷竊了宣紙生產的全過程,搞到了“紙藥”的秘方,甚至把宣紙、漿料和泉水的化學成分全部分析得一清二楚,卻依然無法生產出與涇縣宣紙相當的產品。”

“第三、就是人文社會屏障,這主要是涇縣宣紙經過長期的使用檢驗,人們已經形成了深厚的心理認同,隻有涇縣的宣紙才是正宗宣紙,已經成為人們共識。”

“這樣更好,日本不要臉在前,我下一步就算是反擊!”

吳緣點點頭,緣堂既然要搞文房四寶,那就要弄最頂級的精品,用它們賺外國人的錢。

“最後就是硯台,這個你不陌生,我記得你拍賣過紀曉嵐的紫雲硯吧?”

老戴最後才拿出幾方古硯,笑道:“是文房四寶,現在最受到追捧的應該還是硯台,其他三個不是專業人士一般不玩。”

“端硯,產於廣東肇慶東郊的端溪,取材於肇慶高要縣東南端溪之爛柯山。因其“體重而輕,質剛而柔,摸之寂寞無纖響,按之如兒肌膚,溫軟嫩而不滑”且有不損毫,宜墨的特點,自唐代問世以來,被譽為“群硯之”。

“歙硯,產於江西婺源,安徽省歙縣、黟縣、休寧等地,其中以婺源的龍尾硯為優。特點是色如碧雲,聲如金石,濕潤如玉,墨巒浮豔。其石堅潤,撫之如肌,磨之有鋒,澀水留筆,滑不拒墨,墨易幹,滌之立淨。自唐以來,一直保持其名硯地位。”

“洮硯,產於甘肅藏族自治州佑潭縣,古稱洮州。特點是石質碧綠,整潔如玉,條紋似雲彩,貯墨不變質,十多不幹涸。因其石質細膩,紋理如絲,氣色秀潤,墨細快,保溫利筆,北方最為貴重,宋時已經稀少,解放後又恢複了生產。”

“澄泥硯,最早產於山西絳州,其孕於漢,興於唐,盛於宋,明代達到爐火純青。以鱔魚黃、蟹殼青、豆砂綠、玫瑰紫、蝦頭紅、朱砂紅等顏色為珍品。它不是石塊硯,是用沙泥燒煉製成的硯,質地類瓦,屬陶瓷硯的一種非石硯材。”

老戴心翼翼拿出一方古硯道:“古硯種類雖多,但最貴重者為端硯和歙硯。歙硯的佳品,目前已很難見到。對於古硯的鑒別和收藏,主要針對端硯。上乘的端硯有青花、魚腦凍、蕉葉白、青、冰紋、火捺、馬尾紋、胭脂暈、石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