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賊值錢的《故事會》(2 / 2)

看著眼前火辣辣五遝厚實實的毛爺爺,不要走了寶的王黑子夫妻,連帶周邊其他人也都呼吸加速,開始心動不已。

至於曹德正剛才開出的價碼,林逸相信也是事實。

以前林逸剛入行,還不知道為什麼一些看起來不起眼的書籍能夠賣上價,比如自己上次出手的那本《010年故宮日曆》,本身定價才48元,又是新印刷的玩意,卻能夠賣出1000多的價碼,後來林逸知道,原來這世上除了擺地攤外,還有一種銷售方法,叫做網絡營銷。

沒錯,現在很多舊書都拿到網上賣了,很多不起眼的舊書就是在網上被炒成價的。

網絡是個神奇的地方。

在這裏什麼奇跡都可能發生,很多在舊書攤看起來不起眼的舊書,往往能夠借助網絡銷售成就驚人的價格。

而這種平台的差異化,就造成了當下舊書市場一個極大的淘書現象---撿漏!

撿漏,本來是古玩行立的術語,就是在賣家不知情的情況下,以很便宜的價錢買到很值錢的古玩。喜歡淘書的愛書人,和淘寶人其實沒什麼兩樣,人人都報了撿漏的念頭和奢望。

當然,撿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行為。想要“撿漏”,又必須符合幾個要素:一是出售者不識貨;二是收購者具備良好的眼界;再就是是機緣巧合。

隻不過很多淘書客還沒意識到這一,他們的意識還停留在舊書比新書便宜這種低級撿漏的層次上,很多人還不知道,可以借助新崛起的網絡平台,自己淘到的舊書可以賣出幾百,幾千,甚至上萬的價碼。

這不是笑話。

一本薄薄的僅印000冊的《談書箋》,該書是書話作家王稼句先生的早年著作,1994年1月哈爾濱出版社出版,地攤上僅僅售賣5元錢,現在網上卻高達150,如果有幸淘到的是作者簽名本,那就更可以賣到500多。

黃裳著《一腳踏進朝鮮的泥淖裏》泥土社1950年10月初版本,在舊書攤你可以10元錢買到,拿到網上或者拿到古書收藏書店,卻可以賣到600元,如果是簽名本,你發了,至少000。

1949年5月上海解放社出版的太祖著作《論文藝問題》,封麵有主席的頭像和簽名。此乃是毛《在延安上的講話》的一個新版本。在舊書攤你甚至可以0元錢買到手中,而在紅色文獻收藏者眼裏,這本書則高達1000元。

……

這些不是神話,是林逸在研究網絡舊書交易之後發現的奧妙所在。也是林逸明白了舊書為什麼這麼值錢的價格來源。

而現在,曹德正給出1000元的《驚奇檔案》,7000元的《童話大王》,這樣的價碼已經真的很高了,就算不用查,林逸也相信與網上最高售價差不多。

至於000多一套的軟精裝《神雕》,林逸卻是在網絡上查過的,就在他查看的三前,這套書還在網上拍出0元的成交價。也正因為如此,王黑子三番兩次來忽悠他,希望他再把這兩箱子書賣還,林逸卻無動於衷。

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重是底下沒有這麼便宜的事兒,尤其不會有人這麼主動塞5萬塊到你手裏。

所以看著那塞來的錢,林逸雖然很動心,卻沒有去接,而是直截了當地對曹德正:“曹兄,你還是明來意吧,這遊戲,我不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