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 琴瑟和鳴(1 / 2)

516琴瑟和鳴

一場風波就在陳學謙一次不斷自黑的采訪中平息了。Ww WCOM

因為任何一個看完這個節目的人都沒臉麵再去指責陳學謙不愛國了。而且他們也意識到,那些要抵製陳學謙的人有多無知。廢話,那根本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嘛!

隻是關於針對陳學謙的指責聲消失了,並不代表這件事就真的過去了。事實上對很多人而言,這隻是剛剛開始罷了。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陳學謙可不是那種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謙謙君子。就算是這一次的風波,他對於那些愛國者也絲毫沒有留情麵的瘋狂打臉。至於那些公知們則徹底被陳學謙給惦記上了。

作為中國的公知,被充值幾乎是必然的。布謠言同樣是家常便飯。

不過陳學謙很快就教會他們,飯可以亂吃,話不可以亂。僅僅是一時間,但凡在網絡上言攻擊陳學謙的公知,人手接到一張律師信。造謠,誹謗,從事不正當競爭商業活動。售賣假冒偽劣產品。乃至更多事情。

而且在最專業的律師編排下,他們這些本身就不幹淨的大V幾乎一告一個準。

不僅如此,陳學謙還在微博上公開所有被起訴的公知案件進展情況,從舉證到反駁,從開始的叫囂,到最後的苦苦哀求,陳學謙一點不拉的全部寫到微博裏。讓眾人一睹這些公知真實嘴臉。

很多網友,幾乎沒次看到這些點擊評論瘋狂增加的帖子,都會感到一陣臉疼。

他們現自己以前所相信的這些公知,十個有九個是騙子,還有一個是準備做騙子。而以前的他們根本就像一個二傻子一樣,被人耍得團團轉。成了別人的斂財工具而不自知。

在這一係列帖子更新結束後,當那些敢於跳出來企圖靠陳學謙蹭熱度的公知一個個俯認罪後,陳學謙頗有些語重心長的了條微博道:“可長點心吧,不要總被用心不良者帶節奏。多些思考,少些憤怒。如此未來的路才能走得長久。”

在事情塵埃落定後,南方周刊的一位記者采訪陳學謙問及他對國內眼下這種社會現狀如何看。

陳學謙想了一會用一個例子明了自己的態度。

“11年日本大地震,事後國內網絡上有著許多不同的評論。其中最多的大致可以分為兩派。一者表示同情日本無辜受難者:今夜我們都是日本人!另一者則充滿了幸災樂禍的:日本死有餘辜。隨後這兩派就開始互相攻擊,一方對方賣國,數典忘祖。另一方則對方冷血,毫無人性。”

陳學謙到這裏攤攤手問南方周刊的記者:“你怎麼認為呢?”

這個記者明顯沒想到事情這麼快就燒到自己的身上,愣一下道:“雖然我不喜歡日本,但對於那些無辜受難者還是表示同情。”

陳學謙點點頭,“是啊,大概這種想法就是所有正常中國人的想法吧,可是為什麼網絡上就非要就此吵個不休,非要有你無我的對立呢?在我看來,這兩類人,前者是聖人,他們博愛富有同情心。而後者則是性情中人。這兩者沒有必然的衝突,隻是價值觀有差異。可為什麼網絡上就非要辨出一個勝負呢?”

記者啞然,此時她感覺自己真的有些理解眼前這個年輕的世界富了。他有著一種兼容並包的寬容,有著一種冷靜思考的客觀。或許就是因為這樣的性格,才讓他那樣富有人格魅力吧。

事實上,對於網絡上那些大行其道的所謂公知,陳學謙是異常憎惡的,這些人每次在遇到事情時,不管是不是了解前因後果,就敢張口就來的大放闕詞。

言必稱,如此以往,國將不國。又或是悲憫人的憂國憂民道:“如此行為在美國如何如何,中國又是如何如何,最後的結論都是,中國傻逼,中國藥丸。”

但凡自我標榜是社會良知的這類人,大抵都以攻擊國家作為噱頭。成不是揭露這裏的黑暗,就是標榜外國月亮多圓。

對於這些長在紅旗下,心向外國斜的人,陳學謙覺得,大抵這就是真正的賣國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