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製曲
後邊的淡酒也不是無用,換掉酒糟後,可以澆淋在新酒糟上,提高出酒量和度數。
見工人們已經熟悉了操作,蘇油這才帶著已經熏醉一般的工頭進入曲房。
這裏已經嚴格控製,門口寫著標牌“未經許可嚴禁入內”。
進門要換衣換鞋,換上每日煮洗的青麻大褂,青麻口罩,油靴的木底踩在門口的石灰水大木盤裏消毒一陣後,才能進入房間。
房間也經過消毒,用提萃的烈酒噴灑過。
所有的東西,都用開水煮過。
目前大宋的曲製作工藝,是采用糯米或粳米為原料,先浸泡蓼葉或蛇麻花,絞取汁液。用汁拌上米粉,揉成米團,然養成曲種。
但是這個製法存在嚴重缺陷,然接種的酒曲,酒曲中微生物的來源主要是水源,原料本身所帶入,或者製曲場所及用具。這就導致性能優良的菌種無法代代相傳,酒質也就無法恒定。
因此蘇油將藥水法改造成了後世常用的藥粉法。
方法就是將陳酒曲,水,米粉,辣蓼草末,經過拌料,打實,切塊,滾角,然後接種。
接種的辦法也改成了“滾湯圓”法,就是把新製成的曲團在陳曲粉末上滾動一下,讓陳曲末粘在新曲團的表麵。
陳曲末中有大量的根黴孢子,可以在曲團上迅速繁殖,形成生長優勢。
由於可以人為地選擇質量較好的陳曲作為曲種,這就能做到擇優汰劣。
通過年複一年的人工選育,自然淘汰,質量優越的曲種,實際上是微生物菌群,就得以保留下來了。
之後的取種培養分為三期,先是曲團入缸保溫培養,養到菌絲豐富穩定;再入匾籮中繼續中期培養,讓菌絲盡量接觸空氣促進生長;中間經曆過換匾,並匾後,再裝籮進行後期培養,最後出籮曬幹成曲丸。
曲丸不需要大量人工,蘇油便帶著工頭親自操作。
一係列的設備,儀器,充滿了神秘感。
進門前的一係列操作措施,又充滿了儀式感。
這就讓工頭感覺這是一個充滿了宗教氛圍的地方,仿佛是杜康神光籠罩之地一般,戰戰兢兢連大氣都不敢多喘一口。
換下無菌服,沒管快癱在門口的工頭,蘇油又去土地廟授課。
土地廟的孩子們現在算是進入了生活正軌,每日早上四點起來,除了趕去賣早飯的一班,其餘的進行晨學。
學完吃早飯,早飯後按照分工各行其是。
中午回來上新課,下午繼續幹活。
每個工種,除了女孩子的,大家都要進行輪換,淘沙,製陶,做蜂窩煤,煤爐,燒窯,基建,抓魚……
下午蘇油還要教女孩子們做菜。
晚上回來,吃飯,自習,休息。
每日的收入,逐漸穩定在了十二貫的水平。
日子艱苦,但是充實。
忙碌一回城,酒坊製得了兩百多斤白酒,還有十多斤的酒頭。
每隔七,蘇油規定自己可以睡一懶覺。
所以今等到日上三竿,蘇油才去碼頭那邊看看。
一路上已經有不少人見著他點頭微笑,眉山城裏市井之間,他已經有名聲了。
來到碼頭,蘇油站在碼頭上,開始每日的例行看船。
時間已經入秋,玻璃河水勢漸,從嘉州過來的逆流船隻明顯開始增加,接下來的整個秋,會進入水路運輸的旺季。
碼頭上的人也明顯多了起來,有個人堆圍在一處,似乎有什麼熱鬧可看。
蘇油擠進去,卻見一個身穿粗布衣服的青皮一樣的角色,在那裏開賭局。
宋人好賭,這也是這時代的一大特色,菜市場裏,某家娘子今穿什麼顏色的肚兜來采買,商販們都能用擔子裏的菜對賭一番,可謂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