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年關難過黎民血,千軍決死老將心(2 / 3)

正德皇帝已經不信任自己的一幫臣子了!

這還了得?正德皇帝的一番明顯不信任臣子的舉動,明顯激怒了一幫子一邊挖著大明王朝牆角,一邊堅定地以為自己碧血丹心,大明支柱的文臣們。

這個年,正德皇帝注定是過不好了。哪怕四川傳來好消息,祈願星燈的計劃一切順利,也不能讓正德皇帝高興半點。一封封來至西北的告急文書也一樣被朝臣們棄之不顧,遙遠的西北之事,哪比的上一個“朝綱義理”重要?

這個年,敦煌注定了淒淒慘慘,讓人永生難忘。外麵的大軍圍城半月,攻擊不休。城內一片哀鴻遍野,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敵人破城而入。可東望王師一又一,始終不見蹤影。

敦煌的士氣在明顯低落了。

道不同不相為謀!

了塵還沒進入雪域高原多久,就在一個山頭上被一個清瘦的老頭喊住了。降下雲頭的了塵先對著老頭稽一禮道:“福生無量尊!活佛無量福壽。”

老頭嗬嗬一笑還了一禮之後道:”真人作客我雪域高原真是稀客,但不知真人此來所為何事啊?“

了塵立刻就知道了——自己此行恐怕不易啊!西北那麼大的事情,雪山上的這群喇嘛會不知道?

雪域高原的喇嘛們的確對著西北神教的咄咄逼人抱懷警惕,但對於了塵砸場子似的在漠南傳道,更是心懷不滿。如今見了正人,能給他好顏色才有鬼了呢!

這也是作為黃教領袖的活佛沒有在幾座大寺迎候了塵到訪,反而化身出遊,在一個山頭上叫住了了塵的緣故。

了塵信三清,喇嘛們拜佛祖。雪域高原的喇嘛們不但和了塵的道門不對付,連同拜佛祖的中原禪宗也是異端大敵。滿懷警惕之下,雖然不願意神教占了便宜,同樣也不希望了塵將道教插進西北的碗裏。

同仇敵愾沒有了,剩下的就隻談利益。

敦煌知府了解了神教徒的狂熱,了塵也見識了佛門弟子的嘴皮子。

退出西北?

怎麼可能?

了塵費了這麼多功夫,難道是來顯示一下存在之後,轉身就走的嗎?

事關自己道家功行,證道根本。了塵怎麼可能答應?

”大不了自己點豆為兵,拚著犯之忌,也要將那群西方神教徒送回西邊去,無論如何都不能輕易鬆口退出的西北啊!”了塵初心不改,卻也努力服,試圖挽救一下。敦煌城如今已經岌岌可危了啊!

吐魯番的軍隊已經幾次登上城牆了,雖然最後都被拚死反撲了回去。但也預示著敦煌城快要不行了。

就在敦煌百裏之外的一個山穀裏,素老將軍接到敦煌的情報,久久無聲。

經過這段日子以來,隨軍道士的不懈努力,這支軍隊裏所有人都成了道教信徒了。幾場法事之後,兵士們也確信了自己胸前的竹牌可以保佑他們,哪怕為國戰死,也能死後得到神明的庇護,東方極樂妙嚴宮在等著他們。所以哪怕現在再苦再累,將士們也沒有抱怨半點,反而士氣高漲。

哪怕明知是死,也死不旋踵。

這也是為什麼吐魯番的軍隊幾次派來大軍追殺,也拿這塊硬骨頭毫無辦法的原因。

素老將軍寫了一封長信,寫給自己的上司,寫給自己同僚,寫給朝廷,建議推廣隨軍道士和竹牌。這對鼓舞士氣,行軍打仗都太有利了。

現在敦煌危急,既然敵人糧草重地已經無法肖想,有那麼多本地神信徒支持,吐魯番的軍隊自然也就沒有了扼喉骨之憂。

那麼就在敵人攻城的那一刻,給他們最後一擊。當他們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城牆上的時候,直撲中軍,哪怕最後無法突出重圍,隻要幹掉敵人將領,也能解敦煌之圍。

也讓下人看看,我大明邊軍的舍身報國,英勇無畏!

亮了,當溫暖的陽光再次驅逐了夜晚森寒的時候,隆隆的戰鼓有再一次在城外響了起來。

城牆外的軍隊列成了一對對整齊的軍陣,回回炮,雲梯,衝車,攻城塔車一應俱全。有了一幫子神教徒的幫助,哪怕千裏而來,攻城的物資都不在話下。

戰鼓聲聲,軍號齊鳴。一片黑壓壓的人群推著攻城器械向著敦煌城牆緩緩壓來。慘號聲,呐喊聲,撞擊聲,無數擂木,灰瓶,磚石如雨而下。城外下卻是大隊大隊的弓箭手將一**箭雨向著城頭撒來。偶爾幾顆巨石呼嘯而至,驚起一地塵埃。城牆下的死屍已經淹沒了地麵,城牆上的血跡觸目驚心。

大戰之下,人命賤如草芥。

敦煌城上的軍民退無可退,後麵便是他們的家園和家人。敦煌城下的狂熱信徒,高喊著:“神至大”也一樣視死如歸。

巴嘎爾騎著戰馬,帶著一大群軍官和隨軍阿匍站在戰場的一個土坡上,長長地舒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