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雨蒙觀奇遇(一)(1 / 2)

“今天是禮拜天,我們出去散散心吧。”李少山對陳小麗說。

“我不想走,我就想在你這裏嘛。”陳小麗發著嗲。

“我們去爬山吧?!”李少山說。

“好,好,好…….就去爬山。”陳小麗一聽說要去爬山,一下來了精神,“到哪裏去爬山?”

“我們到雨蒙山去吧。那裏離古鎮不遠。”李少山建議道。

“好,你說到哪裏就哪裏。”陳小麗到也幹脆。

說走就走。李少山專門拿了幾張舊報紙,出門登山,難免不在泥土地上坐坐的。二人稍加收拾,開上車,順便到超市買了些飲料水果及一些熟食,再加上兩三瓶礦泉水,就直奔雨蒙山而去。

泊好車,帶上吃食,便往山上走去。

雨蒙山,山不高,也不奇。因此遊人極少,偶爾一兩個也隻是隨便走走而已。

李少山和陳小麗是來登山的,自然就沿著那不算寬的山路山蜿蜒而上。

“小麗,想不想聽關於這雨蒙山的傳說?”李少山想賣弄一下本事。

“想聽,說來聽聽。”陳小麗當然喜歡聽李少山吹,不管他吹什麼,那怕他是瞎吹,她都願意聽的。

“雨蒙山原是道家勝地。山雖然不高,但從山頂到山腳,就三個道觀。在宋朝時最為旺盛,連年香火不斷,遊人不絕。直到後來張獻忠剿四川時,被兵匪所破壞,僅剩下山頂一個道觀,也是斷壁殘垣。從那時起,這雨蒙山就再也沒有火紅起來。直到清朝乾隆時,當地一個富戶出資,才把這個道觀維修好了,叫雨蒙觀。那時也是太平盛世,雨蒙觀的香火又逐漸旺了起來。

解放時,這雨蒙山道觀裏,還有三個道人。道長姓丘,據說是丘楚機的後人,這也是據說而已。不過這丘道長,本事卻是十分了得。據說當年國軍二十四軍路過此地,有幾個兵痞上山打秋風,要丘道長把銀子交出來。

‘老道,快把你們騙取老百姓的銀錢交出來,現在是國民革命正需要錢的時候。’一兵痞說。

丘老道說:‘施主,本道觀香火不繼,哪來剩餘錢財?我和幾個徒弟都還要親自動手勞作才能得以溫飽。’

‘你這牛鼻子老道不知好歹,好言相勸你不聽,再不拿錢,看我一把火燒了你這牛棚!’那兵痞警告老道。

丘道人聽了,知道遇上了不講理的貨色了,真是道人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了。”

“咯咯咯……就你會神吹,人家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還道人遇到兵。”陳小麗糾正李少山。

“都一樣。”李少山接著吹起來:“丘道人想了一下,說:‘既然是國民革命需要,本道觀也應該做點貢獻。各位施主請稍等,我去端出來吧。’

那幾個兵痞互相對看了幾眼,暗自得意。

隻見那丘老道雙手抱著個大兌窩(古時舂米用的石頭器具,約60多厘米見方,高約80厘米左右,重約300多斤。)兌窩裏裝著兩張一萬元的金元券。(一萬元的金元券,相當於一元rmb)他放下大兌窩,臉不紅,心不跳,說:‘兵爺,本觀就隻有這麼多的銀錢了,算我師徒三人對革命的貢獻吧。’

有個兵痞一見,臉都嚇青了:‘我的二大爺,這牛鼻子的氣力也太大了點吧,算毬了,走啊。’他叫上幾個兵痞,灰溜溜地下山去了。”

“嗬嗬嗬嗬,那丘道人確實也夠機敏的了,當然,本事大是主要的,如果沒有本事,也把那幾個兵嚇不走。”陳小麗發表自己的見解。

“那是肯定的,有本事,什麼時候都適用。”李少山說。

“完了?”陳小麗還要想聽李少山神吹。

“沒有,還多。”李少山又接著玄吹起來。

“解放時,這雨蒙觀裏,有三個道人。那時,是不興和尚道士的。這幾個道士便被解散,各自回老家去了。就隻剩下一座空道觀在山頂上。道觀由於無人看管,當地人就東折一點,西折一點的,道觀沒用多久,就被折剩下個空架架。裏麵的木雕三清道人卻沒人敢要,但也被搬甩到外麵院壩裏,日曬雨淋起來。”

李少山說到這裏,又問陳小麗:“你知道那三清道人是何處尊神?”

“不知道。”陳小麗老實地說,“我不會不懂裝懂。”

“說明你看的道家的書太少了。”李少山說。

“我本來對他就不感興趣。”陳小麗說,“你別再問我了,你隻管講就是了,我隻管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