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平民百姓來說,一年到頭也隻有元宵的十天燈節可以解除宵禁徹夜狂歡,但對於不少恪守禮教的文官來說,燈節卻從來都是和勞民傷財傷風敗俗八個字連在一塊的。且不說這一天男男女女都會出來看燈,少不得有種種不足為人道的勾當,就說開國至今一百五六十年,元宵燈市失火的少說也有一二十次,最有名的便是把高宗皇帝嚇回宮的那回。因而,每到元宵前夕,上書請罷燈市的條陳便能堆滿通政使。
此時此刻,撐著欄杆遠望那突然竄起的熊熊火光,陳瀾也不禁變了臉色。她倒不會把什麼事都往陰謀上聯想,但燈市胡同原本就不算十分寬敞,再加上人又多,一個不好,哪怕不曾燒出什麼好歹來,也很可能發展成踩踏事故。因而,她下意識地拉住了張惠心,急急問道:“下頭可有人維持?要是人群騷動起來,轉眼間就是大亂子!”
聽陳瀾這麼說,張惠心也有些擔憂,東張西望了一陣子,見跟著自己母女倆來的從人們不知道上那兒去了,楊進周也不在樓上,忙招手喚了樓梯口侍立的一個婆子過來:“快去向母親稟報一聲,看看外頭的準備是否齊全。”
那婆子本是韓國公府專伺候出門的,此時便笑道:“小姐放心,這永安樓四處都設著水井,又全都是用磚石所砌,就是萬一走水也能很快撲下去,更何況前頭還有池塘,這兒又空曠,燒不到這兒來……”
張惠心起初還有些耐性,聽著聽著就勃然色變,厲聲打斷了她這番言語:“說什麼混賬話,難不成燒不到這兒就不用理會了,別人的人命就不是人命?”
見張惠心氣得臉色發青,而那個婆子訕訕地低下了頭,陳瀾思忖片刻,便插話道:“這位媽媽,這燈市走水不是小事,須知這整條胡同裏頭有多少人,萬一起了騷動踩踏起來,那亂子就大了。再者,萬一被人一鼓動往這兒擁過來,就算前頭有公府家丁和錦衣衛守著,也得出亂子!還是先看看外頭情形如何,如果順天府的差役等等不曾到位,先幫著維持維持,就算不記著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好好的過節出這種事,於朝廷臉麵也不好看。”
相比於張惠心惱怒的斥責,陳瀾這番話畢竟有理有據,那婆子聽著聽著,最後不禁心悅誠服,忙點頭應是,又慌忙下了樓梯去。看到這情形,張惠心想了想,便有些不好意思地對陳瀾說道:“好妹妹,還是你沉得住氣,要是娘聽到了,又得怪我不會說話。”
這時候,周王也使勁拉著陳衍過了來,搶在陳瀾前頭嚷嚷道:“楊大哥,楊大哥下去了!”
陳衍無可奈何地看著自己被周王揪得快要變形的袖子,又見陳瀾看了過來,忙解釋道:“姐,我看見楊指揮帶著幾個人急急忙忙出了永安樓,街上騷亂也還好,應該不至於出大事。”
“那就好,大過節的歡歡喜喜出來,最後卻敗興而歸也就算了,就怕好端端的出了死傷。”
陳瀾低歎了一聲,見周王懵懵懂懂,陳衍卻是若有所思,張惠心卻連連點頭,心裏仍是止不住的憂慮,便反身到了外頭走廊的欄杆邊。果然,那邊不時傳來大聲的嚷嚷和指揮,人群中雖是亂糟糟的,可卻沒有出大亂子,而隱約還能看到人影在奮力撲火。幸虧此時風不大,那火勢竟是還能控製住。再往下看時,她就發現剛剛一路上見過的那些便裝錦衣衛已經在樓前警戒了起來,而池塘上的那座石橋盡頭,楊進周正在對幾個官員模樣的人大聲說些什麼,但由於外間大呼小叫不斷,她竟是什麼都聽不到。
眼看著街頭出現了大批差役,又有不少佩刀的軍漢,人群中雖是喊聲不斷,可火勢已經是漸漸控製住了,陳瀾隻覺得心頭大石落地,隨即便想起了剛剛失火的時候雖也蔓延到了左近,可似乎並不像想象中那樣須臾之間失去控製,不禁有些驚訝。這時候,後頭又傳來了宜興郡主那爽朗的聲音。
“放心吧,每年燈節,順天府和大興縣以及東城兵馬司都會派出大批人馬維持。為著防止失火,太祖皇帝當年就曾經在燈市胡同中每隔三十丈設了水井和救火用的激桶,而後更讓工部整修了整條胡同,所有房屋一律用磚石,不許用大木,每隔一段地方開出退往周遭其他胡同的通路,所以即便失火,一般也能控製住,隻不過如今去當年已久,不用的時候人們總會忘了這一條罷了。再說,今天這正燈大節,又是……維持的人自然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