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裏還有些高中下放來的女知青,她們的手裏應該是有書的。
隻要有書,知識就可以過了明路。
女知青那裏弄不到,還有其它的地方。
現在最重要的問題還是……
分家。
這麼一大家住在一起,不方便。
東姝弄回來兩隻野味,自己估計都吃不上,都填了家裏男娃的嘴。
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且這麼多人呢,就算是分下來,自己也分不到一口。
哪裏有一家四口,圍在一起吃的爽。
家裏的炕也是通了煙囪的,畢竟冬不燒炕的話,屋裏太冷了。
所以,如果能壘個灶台,也是可以單獨做飯的。
如今分家,也分不出房子。
村裏倒是有些空房之類的,但是也不太好拿到手。
如今占著這個窩,也是可以住的。
改造起來也比較容易。
不過前提得是,王老太他們同意分家。
這麼多年沒分成,可見不太好分。
原主爹媽又懶又饞,自然是不願意分家,雖然有人六的分糧,到底還是數。
占大頭的還是勞四的那一部分,也就是工分部分。
能被家裏養著,他們自然是不願意分家的。
不過東姝可以給他們洗腦,吃肉比什麼都好用。
想來他們也是不願意跟其它人一起吃肉的。
王二伯一家可以不用管。
人家如今在城裏紮了根,根本沒有回來的意思,而且每個月隻給王老太彙點錢,算是養老錢。
把他排在外麵,剩下的幾個人裏。
大伯家肯定也是不願意分家的。
雖然大伯是記分員,工分肯定是足的,趙雙也算是能幹,家裏孩子多,但是也多數成年,掙的工分也不少。
但是趙雙如今是王老太手裏的槍,輕易不會變。
趙雙還有兩個半大子,能吃窮老子的那種,還得靠著家裏吃飯呢,不分家還能占占王老太還有其它幾家的便宜。
特別是王二伯每個月的那點錢,趙雙肯定能分到利益。
這是韓芳草沒事就在自己屋裏念叨的,所以原主知道。
王三伯一家……
這一家子老黃牛,其實算是全家工分的大頭。
兩口子因為生了三個閨女,不敢埋怨什麼,老實幹活。
家裏的女兒也都早早下地,雖然孩子多,但是女兒多,隻要能牽線到好人家,都能換到錢。
像是王菊蘭的大姐就被牽線嫁給了一個老鰥夫,據年長不少呢,當時就給了0塊錢,還有50斤糧,算是大手筆了。
可能也是因為這樣的利益,所以趙雙不分家,就是還貪著這個呢。
因為沒分家,這些錢最後也沒落到王二伯兩口子的口袋裏,而是在王老太手裏把著。
然後就是王五叔一家。
他們家估計也是不願意分家吧,也是一家子的懶貨。
但是五嬸是個知青,人家也不太願意跟著這麼一大家子生活,如果攛掇一下,有可能就願意分家了。
中午,東姝幫著刷了碗筷。
畢竟中午飯是韓芳草做。
所以,東姝幫著她一起收拾了一下,然後才回的東廂房。
七月的中午,太熱了。
就算是門窗都開著,還是太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