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2 / 3)

兩分鍾之內,蘇銘謹做好了準備工作。隨著屏幕上出現提供激光指示的信息,他將激光指示器對準了防空中心的出口,摁下了開關。

一束肉眼見不到的紅外激光準確落在了防空指揮中心出入口的頂棚上。

55千米外,J-10B戰機上,梁國翔與狄泊清正在等待後方的指令。

因為戰機在超低空飛行,受到崇山峻嶺的阻擋,無法收到目標反射的激光信號,所以隻能由一直在戰區高空盤旋的“兀鷲”無人機進行引導。無人機收到激光信號後,給擔任攻擊任務的戰機發出投彈的信號。

“梁哥,目標點亮了,準備爬高!”狄泊清掃了眼屏幕右下角的時間。五點過五分,比預定時間晚了五分鍾。

“明白,準備爬高,檢查彈藥情況!”

“炸彈正常,隨時可以投出。”

J-10B迅速拉起,以近60度的仰角躥入夜空。梁國翔一直盯著高度表,500米的時候,他接通了炸彈的電源,激活了炸彈;750米的時候,他打開了炸彈保險,讓炸彈的導引頭自動搜尋激光信號;1000米的時候,提示投彈的綠色指示燈點亮,他摁下了投彈開關。

腹部掛架上的“雷石-3”型火箭助推激光製導滑翔炸彈立即與戰機分離。

J-10B做了一個漂亮的垂直空翻動作,回到了超低空。梁國翔沒有立即返航,因為機翼下還掛了兩組集束炸彈。炸毀地下防空指揮中心後,他們還要轟炸附近的防空陣地,摧毀機動式防空導彈發射車、特別是對低空飛行的戰機構成巨大威脅的“通古斯卡”防空導彈發射車,為後麵的大機群開辟一條空中走廊。

“雷石-3”型炸彈與戰機脫離後,先以拋物線彈道上升,到達彈道頂點,火箭發動機啟動,在15秒鍾之內將炸彈推到了距離地麵5500米的高空,同時將炸彈的速度提高到了每小時2000千米。火箭助推發動機熄火後自行與炸彈分離,位於炸彈背部的折疊彈翼自動彈開,炸彈進入滑翔飛行階段。

憑借較高的速度與良好的氣動外形,“雷石-3”型炸彈能夠飛行60千米!

梁國翔與狄泊清的J-10B投出炸彈後大概兩分鍾,跟在他們後麵的、由空軍試驗部隊飛行員駕駛的那架J-10B也投下了一枚“雷石-3”型炸彈。

要想摧毀伯坦果德的地下防空指揮中心,至少要使用兩枚“雷石-3”型炸彈。

“雷石-3”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鑽地炸彈。這種用203毫米重型火炮的炮管做彈體,裝填上百公斤烈性炸藥的炸彈最多隻能擊穿18米厚的土層或者6米厚的混凝土。梁國翔投出的那枚炸彈負責炸掉防空指揮中心上麵的土層,然後由第二枚炸彈擊穿防空指揮中心頂部的鋼筋混凝土,進入防空指揮中心內部爆炸。

兩枚炸彈的命中點必須重合,偏差不能超過3米。這也是為什麼使用激光製導炸彈,而不是導航衛星製導炸彈的主要原因。依靠“北鬥2”代導航衛星提供製導信息的製導炸彈的命中精度最多隻有5米。

因為沒有遭遇南蠻空軍的防空戰鬥機,所以擔任護航任務的兩架J-10率先返航。

炸彈的飛行速度比戰機的速度快一倍左右,防空指揮中心被摧毀之後,附近的近程防空部隊肯定會啟動搜索雷達搜索空中的敵機,甚至會盲目開火,從而暴露藏身地點,給梁國翔他們創造攻擊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