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話:九銅槨縛(2 / 2)

這眨巴眼的功夫間我哪知道,在我身後十餘米開外的洞窟邊上,一抹俏麗身影泥雕石刻般屏息立定,眼裏閃爍著幽光,正望著眼下洞窟台階上慌不擇路的人一言不發,在周遭暗紅色陽燧光芒的映襯下,整個石室裏折射出淡淡的七彩琉璃光斑來。

石階盤旋如漩渦,越往下行竟越是逼仄,等我意識到這情況時已是到了幾乎寸步難行的地步,到最後差點就隻能貼著洞壁往下緩緩騰挪了。探頭望望,腳下落眼處血紅成一片,估計是頭頂石室裏流淌下來的陽燧在洞底彙成了一汪深潭。陽燧本是種沒有溫度的冰冷礦物質,但身臨此境,我還是覺得混身上下燥熱難耐,汗水把我整個後背都浸了個通透。

起初我很是擔心腳下石階會逐漸消亡導致無路可走,後來發現這石階縮減到一定程度之後便不再有變化,一顆懸在嗓子眼的心才算平複些許,貼著洞壁又挪了一刻鍾左右,我便來到了這惡鬼所指的洞窟底部。

洞底情景確是同我先前所想,一汪腥紅似血般的深潭映入眼簾,深潭修鑿的規模也和頭頂坑洞入口處直徑大同小異,八股陽燧緩緩彙入其間,填得甚是滿當,若不是沒有溫度,任誰瞅一眼都會聯想到身處火山口的情形;而且這陽燧深潭還不能與普通水潭相提並論,落水裏去那還有得救,這要是一不留神栽到這陽燧深潭裏去,怕是連大羅金仙都得亂了方寸,更別說七尺活人了,三倆下就跟灌水銀似的,陷立斃命。

我自是懂這道理,所以下了石階便先尋路站穩腳跟,洞底延伸開闊,光源充沛,隻一環視我就驚奇發現——在被陽燧注滿的深潭邊上整齊羅列著九口巨型青銅棺槨,光彩如墨,靜謐無聲,在這詭異之地印襯著血紅的光照顯得異常紮眼。

我大為詫異,遼代墓葬習俗多以金絲楠木、鬆柏等木料為落棺材料,這洞窟深處怎麼會有使用如此上古材質的巨型棺槨?而且這九具青銅棺槨還都跟複活節島上那些巨石像似的一字排開,頂天直豎,將陽燧深潭團團圍在正中,一眼望去,一種陰森怪誕的感覺立時層層疊疊地傳將過來。

我仔細瞅了瞅,發現其中東南角那副巨型青銅石槨不知怎的已被打開,隻留下一副空棺豎著,目力所及除了黑得瘮人的空落落的棺材板之外什麼都望不到。

作為一名合格的專業考古人員,我最拿手的無非就是發掘鑒定、分類研究和整理。這要是放在平時,我定會嘖嘖稱奇並詳加研究,可當下氣氛詭異難安,我又是孤身一人,著實不敢輕舉妄動——有人來升棺發材過?也不知道是誰打開的,不知道裏麵有什麼,更不知道為什麼九棺隻開了其一。

看著那口獨獨空置著的青銅棺槨,我越想心裏越是發毛。

此時一股冷風拂過,我這才想起還得尋路出去,目光越過那些怪異的青銅棺槨瞧了瞧,發現離自己百餘步開外的洞壁深處有道石門,隻是距離隔的遠了,看不清楚是否封死。環顧四裏,也再沒其他出路,我隻好深吸一口氣,貼著地洞邊緣朝那石門慢慢摸過去。

我以前在一本叫《異怪論考》的書裏似乎讀到過有關青銅棺槨的記載,說的是以此類材料鑄棺其主要原因是為了封僵避邪,但凡不在五行之內的邪祟異物都得用青銅落棺收殮,然後再澆灌銅汁鐵水加以封死挖坑深埋,不論裏麵殮得是何物,都要叫它永不見天日。當時看書那會兒我對這種說法簡直就是嗤之以鼻,雖然我們考古隊從沒勘探發掘過上古三代的古墓遺跡,但夏商周三代都是青銅器空前使用的鼎盛時期,難道就沒一口收殮常人的青銅石棺?別開玩笑了,寫那破書的肯定是個整日突發臆想的神經病,滿口封建迷信,簡直不能共耳目。

但是此刻瞅著這幾口青銅棺槨,我卻是惶恐忐忑,手腳冰冷,心裏似乎有個聲音一直在說:“千萬別觸碰到它們!千萬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