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再度大怒,禦書房裏連大臣帶太監,全都不迭勸慰著“聖上息怒”,這時忽然一個蒼老的聲音冷冰冰地響起:“陛下禦駕親征四海臣服,定能奪魁“一品”,揚我南理國威,此事大有可為,吾皇明見萬裏,老臣由衷欽佩。”
說話的是右丞相。
右丞相姓班,老得連胡子都快掉光了,一塊一塊灰褐色的老年斑幾乎遮住了他的本來樣貌,自從進入禦書房後,始終一言不發,直到此時突然開口。誰都聽得出,他說的不是好話。
而豐隆帝卻沒再未戳指怒罵,隻狠狠瞪了一眼右丞,就此收斂了怒火……右丞相資格太老,早在豐隆的爹出生前,他就在輔佐南理皇帝了,即便豐隆貴為天子,也不敢對他隨意發脾氣。
豐隆深吸一口氣,重新端坐在龍書案前:“那現在該怎麼辦,從哪裏找人?”
右丞站在原地,眼睛半閉全無反應,似乎沒聽到皇帝的問話。左丞則忽然跪在地上:“啟奏吾皇,臣有逆耳之言,如鯁在喉,乞陛下恕臣……”
“恕你無罪,有話就說。”
左丞伏地而言:“南理勵精圖治,但受地勢所限,國勢比起其他四國,終歸還是稍遜一籌。從百年前,北疆大燕、西域吐蕃就對我虎視眈眈,懷豺狼之心,隻恨出兵無名。而犬戎、回鶻兩國,雖然與我相距萬裏,但對南理社稷也舉足輕重,畢竟有兩國在遠北,可以大大牽製燕和吐蕃。”
豐隆擺了擺手:“起身,繼續說。”
左丞謝恩,站起身來:“燕、吐、犬、回,哪一個也不能得罪,鄒城的“一品”之會,就讓他們去打、去搶,我們隻要不失了國統、不……”
說著,左丞目光閃爍,顯然在措辭,豐隆說話倒不怎麼忌諱,大方道:“不輸得太丟人、太難看就好!”
難聽話被皇帝說出來了,左丞鬆了口氣,繼續道:“參加這一品之會關鍵是,不失體統、不被人看扁,雖敗猶榮,雖然屈居末位但也彰顯出我南理的國體、國威。所以我們才要在魁堂中選人,魁堂中人不僅身手勇猛,更重要的,他們輔佐皇廷已久,懂得禮數和進退,再合適不過。”
豐隆皇帝看了看筷子,又看了看死氣沉沉的右丞相,咬牙忍怒,對案前的左丞皺眉道:“說了半天,怎麼又繞回來了,難不成你的左丞府中還有一座魁堂?!”
皇帝的話說得重,咕咚一聲左丞相又跪回到地上,先是連聲告罪,又大表忠心。豐隆滿臉不耐煩:“你家裏沒有魁堂,就別再跟我提魁堂的事情,起來接著說,這個“一品”人選該怎麼辦。”
左丞這次沒起來,就在地上說話:“陛下曾著臣看過燕帝送來的國書,對方的意思雖然再明白不過,就是要武鬥比試,但他在國書上,隻說“甄選奇士、共鑒一品”。”
豐隆大概有些明白左丞的意思了,眨了眨眼睛:“大夥都明白這次是比武奪魁,但是在國書上並未直接說出來……甄選奇士、共鑒一品。”
左丞用力點頭:“正是如此。依臣拙見,參赴“一品”的人選,還是從民間選拔,但並非武士,而是征兆各類奇人異者,最終選定十位佼佼者。景泰國書上說的是“奇士”,那我們就派遣真正奇士,這也不算違背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