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不是腦殘的意思,而是相對於P的一種電腦,人們稱之為“網絡計算機”。
網絡計算機的概念是1995年提出的,當時在業界引起巨大反響。這種電腦依托於互聯網環境的信息訪問和處理,除了必要的人機交互設備,一般沒有外部存儲設備,甚至連擴展口都很少。
N概念提出的當年,便成立了“網絡計算機聯盟”。隨後,IB、蘋果、甲骨文等五大廠商,聯合公布網絡計算機的工業標準,先後有70多家廠商表示支持,IB等公司迅速推出第一批此類電腦,還有別的廠商推出相關服務器和桌麵軟件。
以IB和蘋果為首的廠商,這麼做意味著什麼?
他們是在向以英特爾、微軟為首的“inel聯盟”發起挑戰,因為這種電腦可以繞開英特爾芯片,繞開微軟的操作係統。
“inel聯盟”很快反應過來,迅速推出一種使用英特爾奔騰芯片和微軟係統的N。由於許多用戶已經熟悉了微軟係統,“inel聯盟”的N產品發展迅猛,並且開始各種限製N的應用。
就像依靠新能源汽車追趕國際步伐一樣,中國也迫切希望通過N,來掌握屬於自己的芯片和操作係統。倪院士為此四處奔走,甚至還找過神州科技,但被宋維揚給婉言拒絕了。
宋維揚雖然不懂技術,但他是穿越者。作為一個先知先覺的穿越者,宋維揚上輩子居然沒聽過N,可見這玩意兒最終失敗了,至少在大眾市場上徹徹底底的失敗了。
神州科技怎麼會做失敗的東西?(宋維揚孤陋寡聞了,N雖然屬於電腦界的非主流,但在證券、教育、銀行等領域經常使用)
但有人對了倪院士的胃口,那就是“中芯微”的老板李德磊。
李德磊在哈工大讀本科,在中科院研究生院讀研,又在阿爾伯特大學讀博士,並受聘於約克大學擔任終身教授。後來,李德磊加入了摩托羅拉,並自建公司承接摩托羅拉的外包項目。這在美國是不被允許的,外包項目不得交給內部員工,於是李德磊請來哈工大校友胡明增擔任公司法人,並把自己的股份掛在親戚名下。
李德磊的動作很快被摩托羅拉發現,他隻能主動辭職,並跳槽的日立(美國),並繼續承接日立的外包項目。結果日立(美國)也發現了貓膩,李德磊丟掉工作,公司從此接不到項目,但公司的芯片研發團隊卻鍛煉出來了。
此時正值倪院士到處推廣N概念,李德磊靈機一動,把公司名稱改為“中芯微”。他跟股東訴苦很難賺錢,趁機削弱一位老股東的股份,又把自己的股份從親戚那裏拿回來,又在前幾找到倪院士談合作。
倪院士也不是傻子,先是試探了李德磊的專業素養,又去考察了這家公司的芯片研發團隊,一切都讓倪院士感到無比滿意。
你想想啊,李德磊可是約克大學的終身教授,他的團隊以前承接摩托羅拉和日立的芯片外包項目,在專業方麵絕對不可能含糊。倪院士正在推廣N概念,就是想讓人做N芯片,繼而做N的操作係統,跟李德磊簡直一拍即合。
倪院士不拿工資、不擔任職務,卻主動幫李德磊把公司搞大。他一邊幫忙跑項目,申請科研資金,一邊發動自己的全部人脈關係,幫李德磊的公司達成合作意向,宋維揚隻是倪院士找到的人脈之一。
“宋,我來介紹一下,”倪院士滿臉喜悅之色,“這位是李德磊老板,他是約克大學的終身教授,手裏有一隻非常成熟的芯片研發團隊。”
宋維揚一臉玩味的表情,握手道:“李總,你好!”
“宋老板,久仰大名!”李德磊無比熱情的跟宋維揚握手。他手裏沒多少錢,前兩倪院士已經幫忙拉到000多萬,如果宋維揚這個大金主能投資就更好了。
倪院士也不廢話,開門見山道:“宋,我以前也跟你聊過N,現在李老板的‘中芯微’就打算做N芯片。中國完全可以繞開英特爾和微軟,做基於N的嵌入式芯片,然後再圍繞N做操作係統和各種軟件。這是個彎道超車的大好良機,隻要項目做成功了,中國就不再受到因特爾和微軟的製約!”
宋維揚雖然是電腦白,但作為神州科技的老板,基本知識還是惡補了不少。他問道:“網絡計算機也是計算機,怎麼相關的生態困境?”
倪院士興奮地揮舞著左手:“通過B模式解決與微軟應用軟件的兼容問題,通過LB模式解決軟件開發問題。以前我不宣傳N,是因為中國的網速太慢,但如今全國都在推廣寬帶技術,再過一年肯定能基本解決N的網絡問題!中國不但能利用N實現彎道超車,而且N還能幫助中國普及電腦。一款P電腦的價格要6000元,而一款N電腦卻隻需要1500元,買N電腦就跟買彩電一樣,無數中國的老百姓都買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