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 再次出征(2 / 2)

李悠還命人在報紙上算了一筆賬,他將大明百姓應該承擔的賦稅羅列出來,再將這些人貪汙的錢糧拿來作比較,給人一種這些官員乃是從所有大明百姓口袋中掏錢的感覺,這下子頓時引起了同仇敵愾,若是朝廷的錢糧也就罷了,可這些人貪腐的乃是自己繳納上去的賦稅,而被他們這樣一貪腐,朝廷的用度自然不足,用度不足就要加稅,而加稅還不是從他們口袋裏掏錢?這絕對不能忍啊!

對此,下士林無言以對,他們隻能支支吾吾的這些人隻是讀書人中的少數敗類,大多數讀書人還是好的,還是廉潔的,可是這樣的話卻是很少有人信,讀書人之中固然有如同海瑞一般清廉的,但那才是少數吧?放眼望去,他們所能接觸到的知縣之類的官員,那個不是惡名在外?於是乎,他們的這一番辯解不僅沒有獲得大明百姓的認同,反而更加敗壞了名聲,大明百姓對這些人的厭惡又多了一分。

在屠刀的威脅下,禦駕親征所需要的軍械、糧草和棉衣等物很快就準備完畢了,事實證明,隻要是刀架在脖子上,這些大明的官員還是能辦好一些事情的,隨即李悠再次帶著大軍向北方進了,隻是這次的目的不再是遵化,而是遼東。

這次出征的人馬之中有三萬是嶽雲的宋軍,還有四萬是新招募、編練的京營士兵,由於技術原因,這些京營士兵使用的兵器和宋軍還有一定的差距,可是在經過了李悠和宋軍的操練之後,這些人已經模樣大變、初步具有了精兵的樣子,隻要在遼東經曆過戰火的磨礪,就會迅得到成長。

“盧將軍,你率領一萬人馬前麵開路。”李悠對一名約莫三十歲的將官道,此人乃是明末大名鼎鼎的盧象升,在李悠拒絕下達勤王令、禦駕親征遵化的時候,他處於對京城的關心,不顧朝廷的阻撓,召集了萬餘青壯來到京中準備守城;等李悠回京聽聞此事過後,並未追究他的罪責,而是將他帶阿裏的青壯篩選一遍編入京營之中,讓盧象升留在京營之中跟隨他和嶽雲學習新的統兵之法,盧象升在武事上的確有不俗的分,很快就有了極大的進步,於是李悠幹脆將他轉為武職,讓他統領其中一隊兵馬。

在這個時代,文官可以領兵,但轉為武職就幾乎是等於羞辱了,誰肯放棄高高在上的文官身份去當一個卑賤的丘八?可盧象升一是舍不得離開新軍,二是也隱約的感覺到陛下重振武人威望的意願,經過一番艱難的考慮,竟然答應了下來,讓朝堂上的眾人眼珠子掉了一地。

“末將領命!”一身戎裝的盧象升大聲應道,隨即帶領麾下人馬先行一步,前麵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