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3章 流放(2 / 2)

大明如果不想被歐洲拋在身後,就必須走出中原,將目光放到更為廣袤的大海之上,但是要改變數千年來的固有思維又談何容易?動那些安土重遷的百姓離開家鄉,前去開拓未知的土地難度實在是太大了,但是這些罪犯卻不一樣,他們根本沒有選擇,能有一條活路就已經是十分僥幸了,他們那敢要求更多?

當然李悠並不是讓他們赤著雙手去開拓流求,朝廷一就會為他們提供糧食、農具乃至兵器,讓他們能夠擁有自保的力量,並且會派出官員、士兵協助他們開拓流求的土地,這些人雖然是罪犯,但是由於他們的出身,這些人的個人能力也相當可觀。

那些關寧軍的將領們擁有不錯的軍事素養,也不缺乏作戰的勇氣,在和流求土著的戰鬥中他們定然能夠占據上風;那些士紳之中雖然無能之輩眾多,但未嚐沒有人才,他們對如何組織人力進行開荒、如何建立村鎮,都有一定的經驗;至於那些晉商家族的成員,他們生就是做商人的料子,想必在度過了最開始的艱難歲月之後,他們就會重新拾起這門本事,將琉球的特產銷售到大明的各個角落,乃至倭國、朝鮮以及南洋。

於是,在朝廷的號令下,一批批的罪人從下各處聚集起來,來到沿海的碼頭,登上了早已準備好的船隻,他們將被送到流求開荒拓土,對此他們的心情極其複雜,心中既有憤恨也有清醒,憤怒怨恨的是朝廷為何對他們如此苛刻?將讓將他們直接逐出中原,恐怕終他們一生也沒有機會再次登上大6的土地,回到祖祖輩輩生活的家鄉了。

而慶幸的則是終究也算是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而且朝廷還給他們準備了糧食、農具以及適合流求耕種的種子,還派來了專人教導他們開荒耕種的辦法,隨行的還有大明最為精銳的軍隊,朝廷既然做了這麼多的準備,顯然不是讓他們在流求自生自滅,起碼自己的性命或許可以保住了,這卻要比錢龍錫、溫體仁等人好得多。

運送這些流放者的主力乃是鄭芝龍和鍾斌、李魁奇等人的手下,在得到李悠大破建奴、關寧軍盡數降服的消息之後,同時也因為和李悠合作讓他們得到了巨大的財富,身份地位也大為提升,所以他們現在對李悠可謂是無比歸順,眼見好不容易有了報效李悠的機會,那能不全力辦事?

除了提供船隻運送這些流放者,他們還在自己手下之中找出了不少到過流求的家夥,讓他們充當流放者們的向導,給他們講述在流求生存的禁忌,還會跟隨他們一起前往流求,這毫無疑問可以讓更多的人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