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老先生,他總是趁著紅燈時穿梭在車陣當中,並且敲著別人的車窗。
很多人總擔心他會不會是精神異常,不知是否具有攻擊性,所以第一個反應就是趕緊鎖上車門。但幾次下來,隻看到那個老人在險象環生的街道問遊走,即使有駕駛員把車窗搖下來響應他,也隻見他簡單地說著話;於是人們開始好奇,期待他有一天會來敲自己的車。
有一天當紅燈閃起,一個人的車剛好停在這個老先生麵前,他一如既往地敲了那人的窗戶,對著車中的女士說:“小姐,要記得係上安全帶喔!”
然後他就走向下一部車,留下有些吃驚的女士。
“這或許是某商家的宣傳新花招、或許是著急的祖父在尋找失蹤的孫兒、也或許……”之前,每每看到他敲旁人車窗時,很多人心中就不斷地推測答案,但怎麼也沒想過竟會是這樣簡單的一句一一要記得係上安全帶喔!
後來有人說:“那位老先生姓陳,報紙上曾經報道過此事。一年前,陳先生的兒子在那個交叉路口不幸出車禍死亡,那並非是個大車禍,隻是他兒子沒有係上安全帶,頭撞上了擋風玻璃,當場就去世了。”
有愛的能力的人,不會沉溺在自己的故事裏,他們時常能體驗到“感同身受”這句話的意境:“看到別人受傷,仿佛自己受傷;看別人遭逢生離死別,自己的心也在淌淚。”
這個故事到此真相大白,陳老先生竟然在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傷情緒之下,還勉強自己站在傷心地,阻止另一個可能發生的家庭悲劇。這樣的感情不僅是老人對自己孩子的愛,更是天下父母對子女的愛!
五位丈夫被問到同樣一個問題:假設你和母親、妻子、兒子同乘一船,這時船翻了,大家都掉到水裏了,而你隻能救一個人,你救誰?
這問題很老套,卻的的確確不好回答,於是——
理智的丈夫說:“我選擇救兒子。因為他的年齡最小:今後的人生道路最長,最值得救。”
現實的丈夫說:“我選擇救妻子。因為母親已經經曆過人生;至於兒子——有妻子在我們還會有孩子,還會是個完整的家。”
聰明的丈夫說:“我會救離我最近的那個,離我最近的那個最可能被救起來。”
滑頭的丈夫說:“我救兒子的母親”——至於是指我自己的母親還是兒子的母親,你們去猜好了。
最後,老實的丈夫確實不知道應該怎樣選擇,於是他隻有回家把這個問題轉述給自己的兒子、妻子和母親,問他們自己應該怎麼辦。
兒子對這個問題根本不屑一顧:“我們這裏根本沒有河,怎麼會全家落水呢?不可能!”他的年齡使他隻會樂觀地看待目前和將來的一切。妻子則對丈夫的態度大為不滿:“虧你問得出口!你當然得把我們母子都救起來。我才不管什麼隻救一個人的鬼話呢!”女人總是認為丈夫必然有能力,也必須有能力擔負起他的責任。
最後,老實的丈夫又問自己的母親。母親沒等他把話說完,已經大吃一驚了,緊緊抓住兒子的手,帶著驚慌的神情說:“我們都掉水裏了,孩子你不是也掉進水裏了嗎?我要救你!”
老實的丈夫頓時泣不成聲。愛是偉大的,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莫過於父母對子女的愛,感受父母的深恩,在心靈深處為父母祈禱吧!
人都應該有一種對父母深恩的感悟,應該知道懷胎十月一朝分娩,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多少辛酸與困難,應該知道父母對我們從小的關心愛護是永遠都不會變的。我們身為人子,沒有理由不盡孝道,真正在生活中愛我們的父母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