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新的打算(1 / 2)

從拿到二十萬稿費的時候,就在為自己的未來方向做著考慮,自己前世嚴格意義上就是一個窮**絲,一步登天的事情誰都曾經妄想過,可是李子敬知道,這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自己並沒有天才的經商頭腦,要不然前世也不會碌碌無為到三十歲了,他現在能依仗的隻有腦海中的作品和一些大家後來都知道的商機。

不過二十萬盡管對普通人來說很多,但是對一個企業來說並不多,所以李子敬要合理的利用手頭的資源,所以他的選擇肯定和文學作品有關係。

當交付完餘稿,走出最武俠報社的時候,李子敬突然想到,為什麼自己不辦一家報紙呢!前世的武俠大師,‘金古梁溫黃’五位大師,要說最自由的就數金庸了,其他的幾位,要麼一大把年紀了,還要為了生計不停的寫稿,要麼為了多賺一些稿費出了不少的笑話。唯有金庸,在一開始賺到稿費後,就用稿費辦了一家報紙——明報,前期就是靠著他的作品連載,使明報慢慢的成為了香港銷量最高的報紙之一,早早封筆後,也一直衣食無憂。

說實話,‘金古梁溫黃’隨便哪個人的作品拿出來都能輕鬆救活一家報紙,但卻隻有金庸有這個想法,並且付諸行動,而且前世盡管金庸的作品數量最少,但是掌握著宣傳渠道的他的影響力反而最大,和他的作品質量較高,但是和掌握一家報社也分不開關係。

重活一世,李子敬當然不願意一直看別人的臉色,而且自己本來就是想法比較多的一個人,現在能搞一個自己的渠道來推廣自己的思想,或是自己認為對的思想,這是一件特別痛快的事情。

前世,金庸通過自己的作品,就能將明報辦成香港最大的報紙,而現在自己腦海裏有更多的好作品和好想法,難道還做不好一張報紙嘛!

想到就做到,所以接下來,李子敬就跑了臨安府的工商、稅務、出版總署等部門,辦報紙在李子敬的記憶裏一直特別麻煩,因為當時李子敬上大學的時候,他認識的幾個學長湊在一起,準備辦了一個校內報紙,申請了很長時間,跑了好多次才審批下來。

而沒有想到的是,當李子敬跑了幾個部門了解了一遍才知道,這個時空辦報紙,其實很簡單,一方麵是多黨執政,言論自由這一塊本來就放的比較開,二方麵也是由於國內近些年來在文化發展這一塊的嚴重滯後,中國政府於是實施了一個叫做‘文藝複興’的方針政策。

對文化發展是大力的支持,加強對版權、專利的保護,對報紙、雜誌的刊號和書號的審核也放得很開。具體就是隻要你年滿十六周歲,有二萬元的最低注冊資金(而且還不需要驗資),按要求準備好資料,去申請刊號和書號沒有批準不下來的概念,當然辦有色情內容的刊物不在範圍內,有色情內容的刊物需要特別標明18歲以下不得購買。至於其他,中國政府對雜誌的限製就是沒有限製,所以李子敬之前了解的並不準確,臨安府的報紙並不止幾十家,大家所說的幾十家報紙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報紙,而額外的不知名、乃至從未麵世的報紙不知道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