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哥,舊時四川幫會組織,勢力波及西南及長江上遊。據考證,袍哥的稱呼是根據《詩經》上“豈日無衣,與子同袍”之含義生發出來的。袍哥們自己卻說是從“三國”故事來的:關雲長不得已降曹,曹操賜與金帛,他一概不受,隻取了一領錦袍,卻常穿在裏麵,外麵還要罩上一件舊袍。他解釋說是舊袍係劉備所贈,不敢以新忘舊。所以這個封建會門組織的老名稱叫漢留,含義就是從漢朝遺留下來的精神氣節。
初期的袍哥組織,不像後來那樣低級複雜。清朝末年還曾與革命發生了關係,甚至可以說沒有袍哥就沒有四川的革命。辛女革命前夕,成都爆發了反帝反封建的“保路運動”,全省各地紛紛組織“保路同誌會”,進而發展成了一支龐大的“同誌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推翻了四川最後一任總督趙爾豐的統治。
當時“同誌會”和“同誌軍”裏的骨幹人物竟有川西袍哥的總舵把子侯保齋,“同誌軍”的主力也是袍界中人。而社會上的知名維新人士、革命黨的頭麵人物向楚、楊滄白、張瀾等人都加入了袍哥。四川軍政府的首席都督尹昌衡甚至自稱是袍哥總舵把子。
清朝倒台,新政權鞏固之後,官方脫離了袍界,袍哥重新回歸半非法狀態,地痞流氓、地頭蛇勢力、土豪劣紳大量加入,這個組織從此就變得魚龍混雜,泥沙不分。
袍哥以講“五倫八德”的舊傳統作號召。最初的形式是一個地方作接待站,稱為堆子,懸燈結彩,迎賓送客。後來事情多了,堆子逐漸擴大,固定下來,改稱碼頭,又叫公口、堂口、社、山。
碼頭各有專名,分仁、義、禮、智,信五堂。發展最大的是仁、義、禮三堂。仁字袍哥,大多數是有功名、地位、身份的社會名流,禮、義兩堂是浪跡四方的布衣白了。如商賈掮客、職業刀客一類。袍哥有個流行口號:“仁字講頂子,禮字講銀子,義字講刀子。”每個碼頭的組織分為十排,每一個首腦人物稱做堂大爺或當家大爺,另有一位隻擁有虛名的“閑大爺”,多為自我掩護的角色而已。接待南來北往搞“公關”的稱管事五爺,權力隻遜於當家大爺,所謂“內事不明問當家,外事不明問管事,”就是指這種情況。
袍哥分清水和渾水兩種。清水袍哥是合法身份,渾水袍哥是非法身份,殺人越貨,聚散無常,有的甚至嘯聚山林,擁有常設土匪武裝。清水和渾水看起來是兩家人,各有各的活動方式,其實兩老之間互為關聯,互相轉化。清水一旦行囊羞澀,便會高執黑幡,去幹搶劫、販大煙,當刀客的勾當,渾水若發了財,便會洗手不幹,一心”從良”。於是買田置地,占個碼頭公口充當善人,成為社會賢達。有的清水上層人物暗使眼色,渾水立刻派出刀客槍手去為之刺殺仇家,而渾水犯了案,躲進有地位有名望的清水的深宅大院裏,官府也隻好裝聾作啞。其實清渾實在無法分清。
劉文彩派給劉文輝的那位管事袍哥便屬於渾水袍哥。
不一會兒,周管事被管家風風火火地叫了來。
“幺爸,您老叫我。”周管事恭恭敬敬地走上前,依照鄉俗,呼喚道。
‘周老弟”劉文輝揮揮手,示意他坐下:“鮮管家給你說了吧,剛才軍統把我的衛士連長抓走了,你看……”
“那還了得。”周管事霍地站起身,眼睛睜得銅錢般大,“我找幾個弟兄把他雜種些毛了。”
“不急!不急!”劉文輝仲了手向下按了按,示意他坐下,然後笑道,“老弟,我知道你有辦法,你先派幾個人把衛士連長關押的地方打探清楚,我們再想辦法。”
其實,劉文輝心中明白,這是徐遠舉在和他暗中較勁。自從周管事從大邑來後,便帶著民眾自衛隊針對公館對麵的特務狠下了兩手毒招。
一日,兩個特務奉命監視劉公館,一個上午鬼頭鬼腦問東問西,搞得路人皆知,待至中午,他們從屋裏鑽出,在臨街的雜貨攤上買煙,正討價還價的時候,突然“啪!啪!啪!”幾聲清脆的槍聲響後,兩個特務來不及哼一聲,便橫屍街頭。
徐遠舉得報,親自帶人勘察現場,忙活一陣,不得要領。沒辦法,徐遠舉心中恨恨的,嘴上隻得打著哈哈勸劉文輝注意安全。
幾日後,軍統重新派來了兩個特務。不料,第二天下午,又被一彪形大漢用新式卡賓槍射殺在茶樓裏。人們圍上前一看,兩名血肉模糊的特務身上,居然還附著一張文字,上寫:“與川人為敵,如此下場。”
徐遠舉氣得牙齒咬得格格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