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一身幹淨整潔的中山裝,刮過胡須的臉泛著青光,他真誠地握住潘文華的手說:“仲三先生,我是為仰慕你這抗日將軍的風采而來的。”
“恩來先生乃英雄人物,如此褒揚,文華鄙陋一方,實不敢當。”潘文華感激地答道。
“廣泗一戰,舉世震驚”周恩來緊握住他的手,一臉肅然,“川軍以劣勢裝備抗擊日寇,饒國華師長陣亡,郭勳棋師長負傷,戰鬥異常慘烈。將來抗戰勝利了,人民是不會忘記你們的抗戰功勳。”
“您過獎了。”潘文華心裏暖融融的,“身為軍入,搏殺疆場,守土安民,乃職分所在,文華情係軍旅,更是責無旁貸。隻是如今,我們僻居後方。信息不通,坐成夜郎,於國家、民族無功可樹,無績可建。”
“呃……”周恩來把頭往後一仰,雙眼炯炯有神,他伸出右手比劃道:“仲三兄不必過謙!你經略四川大後方,搞好了,也是抗戰前線的希望。”
“能搞好嗎?”潘文華失望地談出了自己的隱憂,“老蔣消極抗日,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不但對貴黨搞磨擦,就連我們地方實力派,雜牌部隊都不放過,總欲置之死地而後快。倒是貴黨、妥善處理好西安事變,實行國共合作,積極推行和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不過。”潘文華話鋒一轉,說道:“我們還是讚成貴黨團結抗日,一致對外的主張。”
“仲三先生能有如此想法,太好下。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共同點。”周恩來進一步指出:“當前全國人民的希望和要求是,堅持抗日,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堅持民主,反對獨裁。我們黨一貫順應潮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在西南我們希望通過川、康朋友自身的團結,去促進西南地萬民主力量的團結。隻有這樣,才能反對蔣介石消極抗日、排斥異己,壓製民族,置人民利益於不顧的玫策。如果仲三先生願意合作,共產黨在政治上會給予支持的。”
“恩來先生。”潘文華激動得跳高座位,表示道,“如此一來,文華當然求之不得。你們是我潘某人請都不來的客人。”
周恩來爽朗一笑,擺擺手道:“仲三先生客氣了,你不請我不主動來了嘛!既如此”周恩來略一沉吟,“我們給你派個聯絡員,作為我周恩來的特使,你敢接嗎?”
“有啥不敢?”潘文華重回到座上,把頭一強,“承蒙貴黨不棄,如此看重,現又派你的特使來,我是感激不盡。不過,恩來先生但請放心,你的特使來,我會安排妥當,保證他白皮紅心。”
果然,兩個月後,周恩來就派宋了一位名叫唐午園的特使到潘文華部擔任聯絡員。潘文華異常感激,委唐午園為“閬中綏署”政治部副主任。翌年,唐午園奉調回重慶南方局,擔任南方局與馮玉祥,程潛、張瀾之間的聯絡員。隨後,周恩來又派甘樹人為代表赴潘文華部,潘文華任甘為中校秘書,安排在身邊,進一步加強同共產黨的聯係。
1942年6月,經周恩來安排,王若飛與潘文華達成共識,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電台台長錢鬆甫稈夫人江洪被派到潘文華部,對外以參議身份為掩護,對內則架設一部電台,用八路軍的呼號,波長、密碼與電台同八路軍重慶辦事處聯絡。每周開機一次,主要抄收延安新華社的新聞,共產黨抗日方針、政策主張國內外形勢及動態等,送與潘文華閱讀,使之提高對共產黨的認識。同時,潘文華部的情況,要求和意見,又迅速轉達給中共中央。
1945年7月,抗戰勝利在即,抱有騎牆思想的潘文華權衡利弊,搖擺不定中,害怕蔣介石發現電台。在此情況下,中共中央南方局這才將錢鬆甫和電台一並撤回南方局。
但是,潛伏在潘文華身邊的中共地下黨員田一平和周恩來特使唐午園依然受到歡迎。
田一平也是周恩來、董必武親自派到潘文華身邊工作的。潘文華委他為侍從室上校參謀,同時出資讓他辦了進步的《華西日報》、《華西晚報》、積極宣傳抗日民族繼往開來戰線的策略,揭露國民黨冀反共,假抗日,壓製民主的陰謀。
周恩來對此深感欣慰,田一平回南方局述職時節,他設工作餐招待,席間問道:“如果你被捕了.潘文華會不會保你?”
“他會保的。但是,蔣介石嫉恨他,軍統及國民黨上層處處與他為難。因此,能不能奏效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隻要他能保你,情況就會不同些。”周恩來點點頭說,“要發揚你的工作優勢。目前,國民黨已調集大批部隊悍然進攻我解放區,掀起了第三次反共高潮,兩種前途,兩種命運的鬥爭迫在眉睫。因此,在潘文華那裏,要揭露蔣介石反共、反人民的本質,爭取川、康軍隊在內的中間力量,做好團結工作。”
“好!。田一平神色莊嚴地接受了任務:“潘文華與蔣介石積怨太深,團結爭取是可行的。隻是我們原先看重的‘武德學友會’、‘武德勵進會’已名存實亡。《華西日報》、《華西晚報》破迫關閉。因此,對潘文華的爭取工作須從另一方麵著手。”
“武德學友會”與“武德勵進會”原本為劉湘創立,是甫係集團的核心組織。後來,在蔣介石的滲透打壓下,慢慢失去了最初作用。
《華西日報》與《華西晚報》由於公開支持成都學潮,以《立即停止黨化教育》為題發表社論,抨擊國民黨的反動暴行。引來蔣介石的震怒,公開威脅說:“潘文華是不想要烏紗了。”